[发明专利]一种抗菌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25831.9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6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鸿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0 | 分类号: | D01D5/00;D04H1/728;D04H1/43;D06B3/10;D06B23/20;D06B15/09;D06M13/262;D06M11/83;D06M13/165;D06M11/74;D01F6/54;D01F1/10;D06M10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07 天津市武清区豆张庄乡世***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纳米 纤维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菌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数计将丙烯腈95-108份、甲基丙烯酸12-20份、二甲基亚砜60-80份、聚环氧乙烷3-8份、硫氰酸钠8-15份和水20-40份混合均匀后,经过过滤和脱泡处理后,得到纺丝原液;
(2)将纺丝原液加入静电纺丝机中纺织得到纳米纤维基膜;
(3)按重量份数计将烷基硫酸钠35-42份、纳米银粉5-10份、甘油12-18份、二丙二醇20-25份和活性炭15-22份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
(4)按重量份数比计将混合物和水按(5-18):100混合均匀后得到抗菌浸润液A;
(5)按重量份数比计将混合物和水按(15-25):100混合均匀后得到抗菌浸润液B;
(6)通过浸润设备先将纳米纤维基膜浸润在抗菌浸润液A中,热压后再次浸润在抗菌浸润液B中,烘干后即可得到抗菌纳米纤维膜;
浸润设备包括设备壳体,设备壳体中垂直的设有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自左向右将设备壳体中分隔成第一浸润腔、第二浸润腔和烘干腔;
第一浸润腔中设有抗菌浸润液A,第二浸润腔中设有抗菌浸润液B,纳米纤维基膜经过第一浸润腔中的抗菌浸润液A、第二浸润腔中的抗菌浸润液B的浸润后,进入烘干腔中进行烘干;
第一分隔板的上部水平的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中可转动的设有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第一压辊压设在第二压辊的上方;第一浸润腔的左侧壁上设有进口,第二浸润腔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一出口,进口与第一出口位于同于水平面上,烘干腔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二出口,第二出口位于第一出口的下方;
第一浸润腔中设有第一换向辊、第二换向辊、第三换向辊和第四换向辊,第二浸润腔中设有第五换向辊、第六换向辊、第七换向辊和第八换向辊,烘干腔中设有第九换向辊、第十换向辊、第十一换向辊和第十二换向辊;
纳米纤维基膜经过进口进入第一浸润腔中,依次绕过第一换向辊、第二换向辊、第三换向辊和第四换向辊,经过抗菌浸润液A的浸润后,经由第一通道进入第二浸润腔中;再依次绕过第五换向辊、第六换向辊、第七换向辊和第八换向辊后经由第一出口进入烘干腔中;再依次绕过第九换向辊、第十换向辊、第十一换向辊和第十二换向辊后由第二开口送出;第一通道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相互压合的对纳米纤维基膜进行预烘干;
第一浸润腔和第二浸润腔中均设有补液机构;补液机构包括进液管、上传动组件和下搅拌组件;
上传动组件包括上支撑架,上支撑架固定在设备壳体的顶部,上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上支撑架上,上转轴的外壁上设有一圈转叶,上转轴的一端穿过上支撑架与第一传动齿轮固定连接;
下搅拌组件包括下支撑架,下支撑架与上支撑架对应的固定在设备壳体的底部,下支撑架上可转动的设有下转轴,下转轴的外壁上设有一圈搅拌叶,下转轴的一端穿过下支撑架与第二传动齿轮固定连接,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之间通过链条加以连接;
进液管固定在设备壳体的顶部,进液管的出液端朝向上传动组件弯折设置,进液管用于向第一浸润腔中注入抗菌浸润液A或者向第二浸润腔中注入抗菌浸润液B,抗菌浸润液A和抗菌浸润液B通过进液管分别落在相应的转叶上,使相应的上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位于下方的下搅拌组件的下转轴随之转动,从而对相应的抗菌浸润液A或抗菌浸润液B进行搅拌;
烘干腔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气管,烘干腔的顶部设有出气管,进气管用于向烘干腔中通入热气,对纳米纤维基膜进行烘干;
第一压辊中填充导热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第一压辊的外径大于第二压辊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转叶的中部凹陷的形成V形槽,当转叶旋转至上转轴的右侧时,V形槽的开口向上设置,进液管中的抗菌浸润液A或抗菌浸润液B冲击至V形槽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第一浸润腔和第二浸润腔中均设有一个第一液位传感器和一个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位于第一通道的下方,第二液位传感器位于第二转向辊与第一液位传感器之间,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补液机构的控制方法为:
(1)当第一浸润腔或第二浸润腔中的溶液低于第二液位传感器时,控制器接受到信号,控制通过进液管进行补液;
(2)进液管向第一浸润腔中注入抗菌浸润液A或者向第二浸润腔中注入抗菌浸润液B,抗菌浸润液A和抗菌浸润液B通过进液管分别落在相应的转叶上,使相应的上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位于下方的下搅拌组件的下转轴随之转动,从而对相应的抗菌浸润液A或抗菌浸润液B进行搅拌;
(3)当溶液增高至第一液位传感器位置时,控制器接受到信号,控制停止补液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鸿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鸿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583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成型多层三次元网构体及其喷丝模具
- 下一篇:一种纳米纤维静电纺丝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