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标数据修正方法及其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25446.4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2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林贵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锦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51 | 分类号: | G01N21/51;G01N21/5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李于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标 数据 修正 方法 及其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定标数据修正方法及其电子设备。所述定标数据修正方法包括:接收由若干反应数据组成的原始数据集合;通过线性拟合对原始数据集合进行初次筛选,获得初筛数据集合;通过非线性拟合对初筛数据集合进行二次筛选,获得修正数据集合。该方法依次对原始的反应曲线数据集合进行粗筛选和细筛选,使用两种拟合方式迭代地去除和剔除不符合反应趋势和正常反应规律的异常数据,确保了最终定标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筛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标数据修正方法及其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比浊法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抗原/抗体定量测定方法。其利用在抗原抗体反应(即在反应杯中加入的样本抗原/抗体与试剂抗体/抗原之间结合形成特异性结合物)特定的时间段中,反应速度与被测物的浓度一次方成正比,在该段时间内散射光强(吸光度)的增加或减小与被测物的浓度成正比的特性,实现对抗原/抗体定量测定。
以测量散射光强度为例,可以用光源照射反应杯,记录固定测量时间内每个采样点的散射光强度来计算该段时间内的两个特定时间点的散射光强度变化量(即反应幅度)。通过测量不同浓度反应物(样本)的反应幅度,便可以绘制浓度与反应幅度的二维曲线,完成定标的过程。利用定标测量获得样本的反应幅度,便可以利用定标关系计算样本的浓度。
从比浊法的测量原理可以看到,定标过程对于浓度测量的准确性来说至关重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定标的准确性又取决于不同浓度的样本对应的反应幅度。
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会受到样本与试剂进行混匀时产生的气泡、污染颗粒以及生成的非特异性沉淀物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异常的,不能反映反应规律的散射光强度,该现象在低浓度样品的测量中尤为明显。
为提升定标过程的可靠性,现有提供了一些数据筛选方法剔除反应曲线的异常数据。但是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上都存在着不同的限制,例如无法适应大噪声的环境或者容易错误拟合异常数据等。如何在大噪声环境下,可靠的辨识和剔除异常数据,提高比浊法对低浓度样本的检测效果是现有技术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辨识和剔除反应曲线异常点的定标数据修正方法及其电子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定标数据修正方法。
所述定标数据修正方法包括:接收由若干反应数据组成的原始数据集合;通过线性拟合对原始数据集合进行初次筛选,获得初筛数据集合;通过非线性拟合对初筛数据集合进行二次筛选,获得修正数据集合。
可选地,所述通过线性拟合对原始数据集合进行初次筛选,获得初筛数据集合,具体包括:
对输入的反应数据进行线性拟合,获得对应的直线方程;
确定每一个所述反应数据与所述直线方程之间的偏差;
根据所述偏差,筛除一个或者多个不符合反应规律的反应数据。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偏差,筛除一个或者多个不能反应规律的第一反应数据,具体包括:
判断是否符合预设的第一筛选终止标准;
若是,结束对所述原始数据集合的初次筛选;
若否,去除偏差最大的反应数据并重新进行线性拟合。
可选地,所述对输入的反应数据进行线性拟合,获得对应的直线方程,具体包括:
通过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自变量为测量时刻,因变量为散射光强度的直线方程;所述反应数据为在选定的测量时刻采样获得的实际散射光强度。
可选地,所述确定每一个所述反应数据与所述直线方程之间的偏差,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锦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锦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54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