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线的头尾加工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24070.5 | 申请日: | 2019-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3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艾迈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H01R43/048;H01R43/00;H01R3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材 尾部端子 压接 加工生产 电源线 组装 合格品 成品检测 内胆壳体 树脂护套 压接到位 压接检测 插头 丝检测 定长 检出 半成品 穿插 保证 检测 流通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线的头尾加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获得定长的线材后对线材的头尾分别进行剥树脂护套处理,且在线材的头尾分别压接插头和尾部端子,在线材的头部和/或线材的尾部压接过程之中和之后分别进行压接检测和飘丝检测从而确定是否压接到位和是否存在飘丝不良,在线材的尾部压接尾部端子后再在尾部端子上组装内胆壳体。本发明所提供的生产方法在组装的过程中穿插了检测动作,从而保证了流通到下游的半成品百分百是合格品,进而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良好品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仅仅通过成品检测而无法检出产品异常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线的头尾加工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电源线包括线体和分别与线体的两端连接的插头和尾部端子,目前电源线生产工艺是在将插头和尾部端子分别与线体连接以及进行插头外壳和尾部端子外壳注塑成型后仅对电源线成品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设备对电源线成品通入小功率的检测电流从而检测成品是否合格,若检测合格的成品则会销往市场,当客户使用检测合格的成品时,仍然有机会会出现发热甚至燃烧出现火灾的情形,而出现此种状况的原因是在于所谓的合格成品在组装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瑕疵,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检测,而是在形成成品后利用小电流的检测设备对成品进行电性检测,但是小电流检测设备检测根本无法检测出产品的异常,一旦这些所谓的合格品流通到市场上被客户用以日常大功率的市电则会出现各种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线的头尾加工生产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线的头尾加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获得定长的线材后对线材的头尾分别进行剥树脂护套处理,且在线材的头尾分别压接插头和尾部端子,在线材的头部和/或线材的尾部压接过程之中和之后分别进行压接检测和飘丝检测从而确定是否压接到位和是否存在飘丝不良,在线材的尾部压接尾部端子后再在尾部端子上组装内胆壳体。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电源线的头尾加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线材定长裁切:根据设定的线材长度定长裁切;
步骤a2)剥头部护套:根据产品要求剥除规定长度的线材一端的外护套,从而露出设定长度的芯线;
步骤a3)刷粉:将剥外护套后残留在芯线上的粉粒清除以为后续极性识别作准备;
步骤a4)旋转线材头部:利用成像系统配合旋转机构将线材旋转至设定的角度从而到达标准位置,以便于后续压接动作;
步骤a5)头部分线:将芯线的头部分成分成三根;
步骤a6)移线:将分股后的线材移到芯线治具中待下一步加工;
步骤a7)头部剥芯线:根据设定的尺寸剥除芯线的头部的树脂护套;
步骤a8)头部剥芯线检测:采用影像系统至少检测芯线极性、剥芯线效果、剥芯线尺寸,并且根据检测判定结果对不良品作出筛选而不予加工;
步骤a9)芯线头部压接:将剥切好的芯线的头部插入插头并压接从而形成头部组件,与此同时,在压接过程中至少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压接时所施加的压力以及利用位移传感器检测是否压接到位;
步骤a10)头部飘丝检测:检测头部组件压接有无飘丝不良,根据检测判定结果对不良品作出筛选而不予加工;
步骤a11)搬运:将头部加工流转线上的线材搬运到尾部加工流转线上;
步骤a12)剥尾部护套:根据产品要求剥除设定长度的线材另一端的外护套,从而露出设定长度的芯线;
步骤a13)尾部刷粉:将剥外护套后残留在芯线上的粉粒清除以为后续极性识别作准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艾迈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艾迈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40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