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石墨烯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5422.0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6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金党波;金普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金瑞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D01F1/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000 陕西省西安市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酯纤维 石墨烯 改性石墨烯 铜离子 制备 聚酯纤维母粒 聚酯切片 铜改性 铜粒子 改性 母粒 苯并三氮唑 功能化处理 高效屏蔽 磺酸基团 熔融混合 熔融造粒 电磁波 防静电 挤压机 金属铜 抗菌性 远红外 导电 熔融 粒子 浸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石墨烯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将金属铜粉碎为铜粒子,采用苯并三氮唑将所述铜离子浸泡,之后干燥,制得改性铜离子;取聚酯切片,并向聚酯切片中加入改性铜离子,熔融造粒,制得铜改性的聚酯纤维母粒;将表面经过磺酸基团功能化处理的石墨烯进行搅拌、分散,制备石墨烯粒子,然后通过挤压机,制得石墨烯母粒;将铜改性的聚酯纤维母粒与石墨烯母粒进行熔融混合,之后进行熔融混纺,得到改性石墨烯聚酯纤维。本发明制得的一种改性石墨烯聚酯纤维,通过铜粒子的加入能够增加聚酯纤维的抗菌性,同时,石墨烯的添加,能使普通的聚酯纤维成为具有导电、抗电磁波、防静电及高效屏蔽远红外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改性聚酯纤维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性石墨烯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片状纳米材料,是碳原子以sp2杂化键合形成的,具有六角形蜂巢晶格结构的平面薄膜。具有优越的光、电、热和机械性能,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迅速成长为材料和理论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仅仅几年间就取得了很多振奋人心的进展。石墨烯是继碳纳米管之后诞生的又一个明星碳纳米材料。它拥有超高的理论比表面积(2630m2/g),高本征迁移率(200000cm2/V/s),高杨氏模量(~1.0T Pa)和理论电导率,及高透光率(~5000W/m/K)和电导率等特点,在能量存储,透明电极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迄今为止,石墨烯己经成为二维纳米材料的代表推进着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能源、催化、电子及光学器件等领域的进步和革新。
聚酯(PET)作为一种热塑性半结晶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对聚酯类纤维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具体方面包括,弹性、强度、防水、保温等性能。而混纺是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有效可行的工业举措。
但但纯聚酯纤维产品吸湿性能较差,在干燥气候下容易积聚电荷形成静电,穿着和使用时产生静电,舒适感难于与天然棉纤维相媲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石墨烯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1,将金属铜粉碎为铜粒子,采用苯并三氮唑将所述铜离子浸泡20~90min,之后将浸泡后的所述铜离子干燥,制得改性铜离子;
步骤2,取聚酯切片,并向所述聚酯切片中加入所述步骤1制得的改性铜离子,熔融造粒,制得铜改性的聚酯纤维母粒;
步骤3,将表面经过磺酸基团功能化处理的石墨烯进行搅拌、分散,制备石墨烯粒子,然后通过挤压机,制得石墨烯母粒;
步骤4,将所述铜改性的聚酯纤维母粒与所述石墨烯母粒进行熔融混合,之后进行熔融混纺,得到改性石墨烯聚酯纤维。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苯并三氮唑与铜粒子的重量比为0.5~0.8:1。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的铜粒子的中值粒径D50≤0.4μm。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的苯并三氮唑的浓度为0.2~1.2g/L。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的干燥温度为80~150℃。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的改性铜粒子的加入量为聚酯切片的20~30wt%。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的聚酯切片的粘度≥0.6mPa·s。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的纺丝过程中的纺丝温度为275~300℃,纺丝速度为600~1200m/min,牵伸倍数为2.5~3.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金瑞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金瑞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54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