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LED的转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06386.1 | 申请日: | 2019-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2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朱充沛;高威;王俊星;张良玉;张有为;黄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33/62;H01L33/48;H01L33/5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LED 金属层 吸力 发光显示 激光剥离 接收基板 金属电极 一次转移 应力释放 缓冲层 翻转 粘合 键合 膜破 吸头 去除 拉扯 断裂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微型LED的转移方法,属于发光显示的技术领域,先形成半刻的LED结构,经过一次转移进行翻转,对去除缓冲层,形成分离的LED阵列,再在LED上形成金属层,此时金属层在LED侧壁处发生断裂,再经过二次粘合,利用转移吸头对LED进行吸取,放置于接收基板对应的金属电极上,经过键合后完成微型LED的转移。本发明改善了激光剥离应力释放导致的膜破问题,并避免了厚的金属层在转移时需要较大吸力进行拉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光显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LED的转移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常见的微型LED在制作过程中,通过ICP干法刻蚀后,形成分离的LED阵列,之后再通过静电的方式进行吸取转移。由于常规做法是利用吸头吸取LED,但是在底部存在胶厚的金属层,底部金属需要通过较大吸力扯断后再进行转移。因此,需要对底部金属进行拉扯断裂,需要采用较大的静电吸力才能吸取底部金属,或者即使采用较大的静电吸力也较难吸取成功。
因此,现有常规技术的缺点是,需要较厚的金属作为激光剥离应力释放的缓冲层,同时,在转移时需要采用吸力将金属层拉扯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LED转移方法,在转移时不需要提供额外拉扯金属的力,提升转移成功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型LED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衬底上形成外延结构,半刻所述外延结构,在所述衬底上形成LED结构;
S2、将所述LED结构转移至第一暂态基板,并剥离所述衬底;
S3、刻蚀所述LED结构,形成多个分离的LED,并在所述LED上形成第一金属层;
S4、将所述LED转移至第二暂态基板,并剥离所述第一暂态基板;
S5、转移所述LED至接收基板,完成微型LED的转移。
优选地,所述步骤S1进一步包括:
S11、在衬底上形成具有多层结构的外延结构,所述外延结构包括外延层和形成在所述外延层上的欧姆接触层,所述外延层包括位于底层的缓冲层;
S12、在所述外延结构上形成图形化的光阻层;
S13、刻蚀所述外延结构,采用半刻工艺,保留所述缓冲层,在所述衬底上形成LED结构。
优选地,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
S21、使用第一粘附层将所述LED结构与第一暂态基板粘附,所述欧姆接触层与第一粘附层接触;
S22、解离所述衬底与LED结构;
S23、完成所述LED结构至第一暂态基板的转移。
优选地,所述步骤S3进一步包括:
S31、刻蚀所述LED结构,去除所述缓冲层,形成多个分离的LED;
S32、在所述LED上覆盖一层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位于每个所述LED上的第一金属层和位于第一暂态基板上的断裂金属层,所述断裂金属层与第一粘附层接触,且所述断裂金属层与第一金属层互不连接。
优选地,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
S41、使用第二粘附层将所述LED与第二暂态基板粘附,所述第一金属层与第二粘附层接触;
S42、解粘所述第一粘附层,分离所述第一粘附层与欧姆接触层,剥离第一暂态基板以及位于第一暂态基板上的断裂金属层;
S43、完成所述LED至第二暂态基板的转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63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