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RAM的中子能谱探测器及测量中子能谱的反演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3766.X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8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樊瑞睿;蒋伟;易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中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T3/08 | 分类号: | G01T3/08 |
代理公司: | 广东腾锐律师事务所 44473 | 代理人: | 张雪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ram 中子 探测器 测量 反演 算法 | ||
本发明涉及辐射探测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基于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以下称为SRAM)的中子能谱探测器及测量中子能谱的反演算法;包括硬件设备和反演算法两部分,其中硬件设备是一套基于SRAM的中子能谱探测器;反演算法是通过统计若干不同种类且SEU截面函数已知的SRAM翻转次数,反推出未知中子能谱;采用贝叶斯方法进行中子能谱的反演,易于通过程序实现,实验测量中子能谱时,通过积累一定数量的统计,得到一组芯片随中子能量变化的翻转概率曲线,每块芯片的翻转概率分布代入能谱反演程序,得到中子能谱,能谱反演程序基于C++语言和开源代码库ROOT数据分析程序包进行开发。通过测试验证,本发明的测试方法可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辐射探测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基于SRAM的中子能谱探测器及测量中子能谱的反演算法。
背景技术
中子能谱测量对核物理的研究很有意义,通过测量出射中子的能谱、截面、角分布等,或反应产物的各种参量随入射中子能量变化的规律,获得有关核结构和核反应机制的信息及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核参量。例如,测量产生中子核反应的能谱,可以得到核能级的资料。测量非弹性散射中子能谱,则可以直接获得核激发能级的数据。在中子应用领域,中子能谱测量也很重要,例如,设计和实验核反应堆和核武器,需要知道裂变元素的裂变中子能谱,以及动力装置内的中子谱。推广中子源应用时,也涉及需要知道中子源的中子能谱和实验装置内的中子能谱。
在目前的实验中,常用的探测方法有飞行时间法、反冲质子法、核反应探测法、阈探测器法四种。基于研究需求,本发明旨在提供另外一种获得中子能谱的方法,即通过反演算法推导得到中子能谱的方法,在核物理、高能物理和粒子天体物理研究中,能谱反演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在本发明中,研究的是一种基于SRAM的中子能谱探测器及测量中子能谱的反演算法。
S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的一种,其单粒子翻转效应(以下称为SEU)是由中子与半导体器件中的B或者Si元素作用产生的次级α粒子引起的。较高能量的α粒子在半导体PN结区会造成较大的电离电流,从而造成这部分寄存器状态变化。由于半导体内占大量比例的Si元素同中子反应阈值较高(3MeV),同时高能量α粒子的SEU效应更显著。所以高能区中子会对SEU起主要作用,而低能及热中子的SEU效应可以忽略。这就决定了基于SRAM的中子能谱探测器具备3MeV到更高能区的中子测量能力,且基本不受散射的热中子、γ等本底的影响。
如图1中常见的SRAM芯片翻转截面随中子能量变化曲线图所示,图中①、②和③中曲线分别代表不同规格的芯片,这类芯片在中子达到某个能量后开始有一定的SEU概率,这种概率不断上升并在一定能量后饱和。描述这个过程的主要参数有:
翻转阈值:指芯片产生SEU效应时中子的最低能量;
饱和翻转截面:中子达到一定能量后芯片的SEU截面不会继续增加,此时的截面成为饱和截面;
饱和阈值:指芯片达到饱和截面时的中子能量。
这些参数随不同芯片会有不同。其中饱和翻转截面与芯片可以测量的中子通量相关。如图2不同工艺芯片的翻转截面图所示,图中给出了不同工艺芯片的bit翻转截面,常见的SRAM饱和截面在10-16到10-13/cm2bit。一个8MB容量的SRAM在108/cm2/s的束流强度下会产生60-6000Hz翻转。一般的电子学读写速度有足够的时间处理这类翻转事件,同时选择容量大小不同的SRAM还可以调整其翻转频率从而针对不同强度的中子源进行测量。
更具体得知,从一个芯片开始出现SEU到芯片达到饱和翻转截面,是这个芯片对中子能谱灵敏区间。翻转阈值和饱和阈值关系到芯片可以测量的中子能区范围。一般的SRAM芯片翻转阈值和饱和阈值在3MeV到100MeV之间。所以,为了能够得到具体的中子能谱,应当选择适当的器件,通过组合不同的SRAM,可以测量这个区间的中子能谱。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中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经东莞中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37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