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298924.7 申请日: 2019-04-15
公开(公告)号: CN110029095B 公开(公告)日: 2022-06-07
发明(设计)人: 黄和;卢丹;徐晴;张立慧;冯小倩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9/16 分类号: C12N9/16;C12N15/55;C12N15/70
代理公司: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代理人: 徐蓓;尹妍
地址: 211816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玉米 赤霉烯酮 降解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及其应用,所述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的酶对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其降解速度快,且具有较好的pH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酶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一种雌激素类真菌毒素,耐热性较强,110℃处理1h才能被完全破坏,主要污染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等农作物及动物饲料。陈道付等选取86个河南省饲料样本,发现玉米赤霉烯酮的超标率为43.59%,最高含量达到了11900μg/kg(陈道付,李绍钰,徐彬,等.河南省主要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报告[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玉米赤霉烯酮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会引起种猪或家禽早熟,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和消除食品、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成为食品、饲料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玉米赤霉烯酮脱毒技术根据其作用原理可分为3类:物理脱毒法(加热法、紫外线照射法、吸附法等);化学脱毒法(酸碱处理,氧化处理等);生物脱毒法。热处理和吸附法对玉米赤霉烯酮的作用不大,且会破坏食品或饲料的营养价值。紫外处理效果明显但其降解后产物的组成、性质及毒理等尚缺乏研究。化学方法虽效果显著,但化学试剂(酸、碱或氧化剂等)的添加会引入许多不确定因素,生成新产物的潜在毒性也需进一步研究(Mckenzie K.S.,Sarr A.B.,Mayura K..Oxidatived degradation of detoxificationof mycotoxins using a novel soruce of ozone[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1997,35:807~820)。相对于物理法和化学法的种种局限性,生物降解法显示出其独有的优势,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青睐。生物降解脱毒是以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分解破坏霉菌毒素,生成无毒的降解产物。生物降解法高效、特异性强,不破坏原料中的营养成分,无二次污染产生,已成为研究热点和主要趋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89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