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漏失补偿式反向冲砂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3621.6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清;尹长海;周洪义;李洪光;崔连财;刘耀璐;徐祎擎;乔诗涵;袁帅;盖磊;丁翯添;韩松;张玉增;肖家宏;梁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任默闻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失 补偿 反向 冲砂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防漏失补偿式反向冲砂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中心管,中心管的外侧套设连接缸套和外管部,外管部的顶部设置进液孔,连接缸套的外壁上设置封隔部,中心管的底部能滑动地套设内导砂滑动缸套,内导砂滑动缸套的底部设置直径自上而下渐增的锥管部,锥管部的侧壁上贯通设置喷液孔,连接缸套的底部能滑动地套设外导砂滑动缸套,锥管部的底部与外导砂滑动缸套的内壁密封抵靠连接,内导砂滑动缸套和外导砂滑动缸套构成导砂双滑动缸套。该装置及使用方法能使井筒内的地层砂冲到地面,通过导砂双滑动缸套补偿设计,冲砂时地层砂在可控范围之内,防止冲砂液漏失到油层内,延长油井作业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井采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失补偿式反向冲砂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水井作业时,用油管冲砂,由于油层漏失,冲砂时,冲砂液和井筒内的地层砂又被冲进漏失的油层内,冲不到地面,作业完井后,又会反吐到井筒内,极易造成抽油泵砂卡,使油井停产,增加作业费用,缩短油井的检泵周期,达不到作业目的。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防漏失补偿式反向冲砂装置及使用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失补偿式反向冲砂装置及使用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漏失造成的砂卡、停井等问题,该装置及使用方法能使井筒内的地层砂冲到地面,通过导砂双滑动缸套补偿设计,冲砂时地层砂在可控范围之内,防止冲砂液漏失到油层内,延长油井作业周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漏失补偿式反向冲砂装置,包括能与油管固定连接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外侧同轴套设连接缸套和外管部,所述外管部的顶部与所述中心管的顶部密封连接,所述外管部的顶部设置进液孔,所述外管部的内壁下部与连接缸套的外壁上部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缸套的外壁上设置能封隔连接缸套外环空的封隔部,所述中心管的底部能滑动地套设内导砂滑动缸套,所述内导砂滑动缸套的底部设置直径自上而下渐增的锥管部,所述锥管部的侧壁上贯通设置喷液孔,所述连接缸套的底部能滑动地套设外导砂滑动缸套,所述锥管部的底部与所述外导砂滑动缸套的内壁密封抵靠连接,所述内导砂滑动缸套和所述外导砂滑动缸套构成导砂双滑动缸套;所述外管部的内壁、所述连接缸套的内壁、所述外导砂滑动缸套的内壁和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之间构成冲砂进液通道,所述内导砂滑动缸套和所述中心管的内腔连通构成返砂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液孔的中心轴与所述中心管的中心轴之间呈15°夹角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管部的底端和所述封隔部的顶端之间套设第一弹簧,所述封隔部的底端和所述外导砂滑动缸套的顶端之间套设第二弹簧。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导砂滑动缸套的内壁顶部连接有外导砂滑动缸套接箍,所述连接缸套的外壁底部连接有连接缸套接箍,所述外导砂滑动缸套接箍的底端能轴向顶抵于所述连接缸套接箍的顶端,所述外导砂滑动缸套接箍的内壁与所述连接缸套的外壁密封滑动抵靠,所述连接缸套接箍的外壁与所述外导砂滑动缸套的内壁密封滑动抵靠。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底部连接有中心管接箍,所述内导砂滑动缸套的内壁顶部连接有内导砂滑动缸套接箍,所述内导砂滑动缸套接箍的底端能轴向顶抵于所述中心管接箍的顶端,所述内导砂滑动缸套接箍的内壁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密封滑动抵靠,所述中心管接箍的外壁与所述内导砂滑动缸套的内壁密封滑动抵靠。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缸套包括上连接缸套和下连接缸套,所述上连接缸套和所述下连接缸套通过隔环接箍连接,所述封隔部的底端与所述隔环接箍的顶端轴向抵靠。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封隔部包括上下交错设置的隔环和胶筒,所述胶筒的外壁能与井壁或套管壁之间卡止抵靠,所述隔环接箍的顶端与位于底部的胶筒的底端轴向抵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36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信息网络传输方法
- 下一篇:电子封装件及其制法与散热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