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溶液加工的树枝状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88080.8 | 申请日: | 2019-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2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绪生;田雯雯;蒋伟;孙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9K11/06;H01L5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溶液 加工 树枝 状铱类 配合 电致发光 材料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溶液加工的树枝状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该类分子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具有室温磷光性质的铱类配合物作为发光核;另一部分是具有高三线态能级的基团作为外围树枝基团,两部分通过非共轭基团进行连接。分子具有如下所示结构,其中,C1‑C3为离子型树枝状铱类配合物,C4‑C6为具有类似结构的中性树枝状铱类配合物。R1,R2均为带有非共轭基团封端的高三线态能级基团。本发明能够改善铱类配合物材料在湿法制备器件中存在的合成、提纯、器件制备工艺及成本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溶液加工的树枝状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由于其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发光效率高,制作工艺简单以及易于实现全色显示等优点,被誉为最具研究前景的新一代显示器。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可充分利用三线态激子,因此,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主要关注如何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性能及其色纯度。
在小分子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中,研究者们在这两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仍有一些挑战制约着这些优异材料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例如性能较好的小分子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由于其分子量相对较小,成膜性能差,不适合应用于湿法制备器件中。所以,大部分的小分子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都是通过真空蒸镀法制作器件。但这种制备工艺相较于湿法制备工艺,流程复杂,材料的利用率较低,成本较高,不利于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聚合物型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由于其分子量较大,成膜性能好,不易结晶,可以通过喷墨打印或者旋涂法等制备湿法器件,在大面积平板显示方面具有巨大研究潜力。但是聚合物型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不易提纯,反应过程中使用的金属催化剂容易残留在材料中,因此发光亮度和效率较小分子低很多,目前研究进展缓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铱类配合物材料在湿法制备器件中存在的合成、提纯、器件制备工艺及成本问题的可溶液加工的树枝状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可溶液加工的树枝状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溶液加工的树枝状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所述的材料是具有如下之一结构式铱配合物:
其中,R1,R2均为富含电子且带有非共轭基团封端的高三线态能级基团。
进一步,R1,R2为非共轭基团封端的高三线态能级基团,结构如下图所示,该外围支链的空间位阻效应能有效降低三线态激子的浓度淬灭,提高发光器件的性能;烷基链的引入能够有效的增强材料溶解性和成膜性,因此较适用于湿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R1为:
R2为:
进一步,配体具有以下化学结构式之一:
其次,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溶液加工的树枝状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溶液加工的树枝状铱类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步骤1,2-苯基苯并咪唑(A1)的合成
将5.24g邻苯二胺48mmol、3.64-4.37g苯甲醛33.33-40mmol分别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室温下反应8h,反应结束,将反应物倒入水中得产物2-苯基苯并咪唑A1,产率80%,
步骤2,2I-Cz的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80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