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出入库升降移模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83154.9 | 申请日: | 2019-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8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廖腊财;胡三华;刘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科快换(常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4 | 分类号: | B21D37/1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白凯园 |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支架 框架底座 升降支架 台架主体 驱动辊 台架 移模 导向系统 升降平台 限位档块 移模装置 出入库 油缸 升降 自动化技术领域 变频减速电机 导向辊道 对称安装 检测开关 模具交换 销轴铰接 承载板 冲压机 导向块 连接板 辊子 剪力 立板 销轴 链条 驱动 | ||
1.一种出入库升降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底座(1),框架底座(1)、移模台架(2)、导向系统(3)和升降平台(4)组成,所述移模台架(2)和升降平台(4)均安装在框架底座(1)上,所述移模台架(2)和升降平台(4)之间设有用于模具库自动货叉运行的作业空间(5),所述移模台架(2)包括台架主体(21)、限位档块(22)和驱动辊道(23),所述台架主体(21)与框架底座(1)相连接,所述限位档块(22)安装在所述台架主体(21)的端部,所述驱动辊道(23)安装在所述台架主体(21)的上部;所述驱动辊道(23)由变频减速电机(231)、立板(232)、链条和驱动辊子(234)组成,所述导向系统(3)由两个导向支架(31)组成,所述导向支架(31)对称安装在框架底座(1)的两侧,所述导向支架(31)上部设有导向辊道(312)、导向块(313)和检测开关(314),所述升降平台(4)包括油缸(41)、连接板(42)和升降支架(43),所述油缸(41)安装在框架底座(1)上,所述升降支架(43)布置在导向支架(31)和移模台架(2)中间,所述升降支架(43)包括第一连杆(431)、第二连杆(432)、承载板(433)和销轴(434),所述第一连杆(431)和第二连杆(432)通过中间的销轴(434)铰接在一起形成“剪力叉”结构,所述第一连杆(431)的一端与承载板(433)铰接,所述第一连杆(431)另一端与铰接有第一滑轮座(435),所述第二连杆(432)的一端与框架底座(1)铰接,所述第二连杆(432)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滑轮座(436),所述第一滑轮座(435)设有第一滑动轮(437),所述框架底座(1)设有与第一滑动轮(437)相匹配的第一滑动槽(13),所述第二滑轮座(436)设有第二滑动轮(438),所述承载板(433)设有与第二滑动轮(438)相匹配的第二滑动槽(439),所述第一滑轮座(435)与连接板(4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入库升降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底座(1)设有调节支腿(11),所述调节支腿(11)包括与框架底座(1)固定连接有支耳(111),所述支耳(111)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栓(112),所述第一调节螺栓(112)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入库升降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架(31)下侧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栓(311),所述第二调节螺栓(311)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入库升降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座(435)与第二滑轮座(436)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滑动轮(437)与第二滑动轮(438)的型号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入库升降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子(234)设有齿轮,相对应的所述齿轮连接有齿轮链条。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出入库升降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将模具从模具库外部的缓冲平台平移到出入库升降移模装置,并通过出入库升降移模装置将模具举升以适用自动货叉高度进行入库搬运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模具从模具库外部的缓冲平台开始进入移模台架(2),所述变频减速电(231)松闸启动,通过链条带立板(232)上的所有驱动辊子(234)滚动,模具在驱动辊子(234)的作用下开始向右侧移动,并在导向辊道(312)的导向限制下横向平移,当模具A开始触发检测开关(314)时,变频减速电机(231)开始依次减速、停止并抱闸,模具A在限位档块(22)的限制下准停在移模台架(2)内;
步骤2:启动油缸(41)开始通油向右出力,推动连接板(42)向右运动,此时与连接板(42)相连的第一滑轮座(435)中的第一滑动轮(437)开始在第一滑动槽(13)的限制下向右滚动,带动第一滑轮座(435)向右运动,通过第一连杆(431)的作用,使得第二滑轮座(436)的第二滑动轮(438)在第二滑动槽(439)的限制下向右滚动,带动第二滑轮座(436)向右运动,所述承载板(433)在第一连杆(431)和第二连杆(432)形成的“剪力叉”结构下开始向上举升,直到与模具的底面接触;
步骤3:承载板(433)带着模具继续举升直到自动货叉的运行范围内后停止;自动货叉进入作业空间(5),缓慢向上运动将模具举起并搬运入库,实施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科快换(常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松科快换(常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315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