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动力电池的内阻在线估计与寿命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4490.7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6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琦;周正;陆一凡;厉凯;郑岳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G01R31/3842;G01R31/389;G01R31/39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跳变 车用动力电池 内阻 电池参数数据 电压电流数据 寿命检测 在线估计 微段 多阶段恒流充电 充电电流 数据清洗 采集 筛选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的内阻在线估计与寿命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采集获得车用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数据;步骤S2,对电池参数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得到电压电流数据;步骤S3,对电压电流数据进行筛选得到车用动力电池处于多阶段恒流充电状态的时段;步骤S4,找到电流符合预定的充电电流条件的相邻两个阶段作为电流跳变微段;步骤S5,提取得到电流跳变微段中的跳变前后的两个电流分别作为跳变前电流和跳变后电流,跳变前后的两个电压分别作为跳变前电压和跳变后电压;步骤S6,计算得到跳变前电流相对于跳变后电流的差值与跳变前电压相对于跳变后电压的差值的比值,并将该比值作为车用动力电池的内阻,反应车用动力电池的寿命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的内阻在线估计与寿命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100万台左右,预计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因此电动汽车销量的提高必然带动车用动力电池的批量生产。而在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作为其能源部分的动力电池性能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性能的一大影响指标。
动力电池材料、制造工艺以及使用环境中温度、湿度、使用强度、习惯等电池的不一致性,从新能源车辆一开始的使用,就会成为影响车辆续航里程,乃至使用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于传统的车辆100多年机械劣化的规律掌握和庞大的数据支持,动力电池在已进入使用环节以后的劣化规律极其复杂,目前对动力电池使用后的性能的检测、评估尚无有效的技术手段。按照当前对动力电池6年左右保修的目标设定,不经过过程维护的动力电池,在使用6年左右,会批量退役,对电池的梯次利用的效率和能力,是对整理新能源产业的经济型的检验。而当前,梯次利用环节中对电池的状态的判定或者说快速的经济性的检测和分组,也是个难题。因此,动力电池的快速一致性分选处理方法的研究对于电池的维护、寿命预估、提高分选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市场中存在着两种潜在的解决方法来处理动力电池一致性筛选分组与寿命估计的问题:
1)基于BMS在线数据
基于BMS在线数据处理的方法具体为:由原厂委托制造商或者电池包企业直接通过BMS的充放电记录,给出电池PACK,模组或者电芯的状态,电压、电流、SOC等。其缺点是无法对PACK进行整体评估和寿命预测。
2)基于离线大数据的处理方法
其为基于车联网数据的大数据算法,现在市场上大多利用此大数据法来解决电池寿命预估评测问题,其特征在于利用大量历史数据分析较长时间尺度内的数据。其缺点在于:缺少电池建模,数据动态性较长,只能进行稳态分析,精度相对差,且对数据质量敏感。
上述两种市场潜在寿命的预估方法都存在其局限性,快速度与高经济性并存的一致性分选与寿命预估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的内阻在线估计与寿命检测方法,能够利用充电时段的电流跳变计算车用动力电池的内阻,以此反映车用动力电池的寿命情况。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44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