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3765.5 | 申请日: | 2019-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0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鹏图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32;B32B27/18;B32B7/12;B32B27/12;B32B37/12;D01F8/10;D01F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陈永虔 |
地址: | 3111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用 无纺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基材以及设置于所述无纺布基材上的隔热隔音层;所述无纺布基材、隔热隔音层通过压敏胶粘结;所述无纺布基材是由加聚物和缩聚物制成的复合纤维经过编织形成;所述加聚物是3‑丙烯基洛丹宁、五氟苄基甲基丙烯酸酯、1,1‑双(二乙氧基磷酰基)乙烯和丙烯腈通过共聚反应制成;所述缩聚物由2,7‑萘二羧酸、1,8‑萘二甲醇通过缩聚反应制成。本发明还公开了根据所述汽车内饰用无纺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的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制备成本低廉,抗菌性能好,耐磨、防水、耐高温、阻燃、隔热隔音、抗老化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外出交通的主要工具之一。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仅仅是汽车本身的质量、功能及外观的优美,对汽车的内部装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耐磨性能和防水性能好,还要求其隔热隔音效果好、抗菌性能佳、耐高温阻燃效果显著。
汽车内饰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的汽车装饰用品,涉及到车内的方方面面,如防晒膜、握手套、地垫、防滑垫、坐垫和脚垫等。目前的汽车内饰材料主要材质是皮革和无纺布。皮革材质的汽车内饰的耐磨性能和防水性能较好,但相比传统的无纺布材质价格较昂贵,保养较繁琐。而传统的无纺布材质的汽车内饰虽然价格低廉,但防水、耐磨性能却远不如皮革制品,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会霉变,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另外,市面上的无纺布的生产工艺机械化程度低,制备的无纺布在高温条件下性质不稳定,使用寿命较短。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饰材料还普遍存在耐高温、阻燃、隔热隔音、抗老化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缺陷。
申请公开号为CN10539815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抗菌复合无纺布,该抗菌复合无纺布是通过添加抗菌腈纶纤维制成的。一方面,抗菌纤维是通过在普通纤维本体中加入抗菌母粒得到的,由于制造工艺受到限制,抗菌母粒的添加量受到限制,因此抗菌纤维的抗菌效果一般;另一方面,相比普通纤维,抗菌纤维的价格更高,抗菌纤维的加入增加了材料的成本。
因此,开发一种制备成本低廉,耐磨性能和防水性能好,耐高温、阻燃、隔热隔音、抗老化性能优异,抗菌效果显著的汽车内饰材料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广泛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对促进汽车内饰材料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制备成本低廉,抗菌性能好,耐磨、防水、耐高温、阻燃、隔热隔音、抗老化性能优异的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同时提供了所述的汽车内饰用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基材以及设置于所述无纺布基材上的隔热隔音层;所述无纺布基材、隔热隔音层通过压敏胶粘结;所述无纺布基材是由加聚物和缩聚物制成的复合纤维经过编织形成;所述加聚物是3-丙烯基洛丹宁、五氟苄基甲基丙烯酸酯、1,1-双(二乙氧基磷酰基)乙烯和丙烯腈通过共聚反应制成;所述缩聚物由2,7-萘二羧酸、1,8-萘二甲醇通过缩聚反应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无纺布基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Ⅰ加聚物的制备:将3-丙烯基洛丹宁、五氟苄基甲基丙烯酸酯、1,1-双(二乙氧基磷酰基)乙烯、丙烯腈和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高沸点溶剂中,在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下搅拌反应4-6小时,后在水中沉出,用乙醇洗涤产物3-5次,再置于真空干燥箱80-90℃下干燥至恒重;
Ⅱ缩聚物的制备:将2,7-萘二羧酸、1,8-萘二甲醇和催化剂加入聚合反应釜内,启动搅拌,将压力调节至0.3-0.5MPa,温度升至230-240℃进行酯化反应3-5小时,后将真空度调整为50-100Pa,温度升至250-270℃下缩聚反应12-15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在水中沉出,用乙醇洗涤产物3-5次,再置于真空干燥箱80-90℃下干燥至恒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鹏图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鹏图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37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量化的超高冲击复合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发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