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73765.5 | 申请日: | 2019-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0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鹏图化纤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32;B32B27/18;B32B7/12;B32B27/12;B32B37/12;D01F8/10;D01F8/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陈永虔 |
| 地址: | 3111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用 无纺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基材以及设置于所述无纺布基材上的隔热隔音层;所述无纺布基材、隔热隔音层通过压敏胶粘结;所述无纺布基材是由加聚物和缩聚物制成的复合纤维经过编织形成;所述加聚物是3-丙烯基洛丹宁、五氟苄基甲基丙烯酸酯、1,1-双(二乙氧基磷酰基)乙烯和丙烯腈通过共聚反应制成;所述缩聚物由2,7-萘二羧酸、1,8-萘二甲醇通过缩聚反应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基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Ⅰ加聚物的制备:将3-丙烯基洛丹宁、五氟苄基甲基丙烯酸酯、1,1-双(二乙氧基磷酰基)乙烯、丙烯腈和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高沸点溶剂中,在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下搅拌反应4-6小时,后在水中沉出,用乙醇洗涤产物3-5次,再置于真空干燥箱80-90℃下干燥至恒重;
Ⅱ缩聚物的制备:将2,7-萘二羧酸、1,8-萘二甲醇和催化剂加入聚合反应釜内,启动搅拌,将压力调节至0.3-0.5MPa,温度升至230-240℃进行酯化反应3-5小时,后将真空度调整为50-100Pa,温度升至250-270℃下缩聚反应12-15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在水中沉出,用乙醇洗涤产物3-5次,再置于真空干燥箱80-90℃下干燥至恒重;
Ⅲ复合纤维的制备:将经过步骤Ⅰ制得的加聚物和经过步骤Ⅱ制得的缩聚物分别加入到熔喷设备中,并设置加聚物和缩聚物的计量泵比例和喷出速度,加聚物和缩聚物通过喷丝头上的小孔按照设置的喷出速度喷出,形成复合纤维,复合纤维再经冷却、拉伸和定型即成纤维网状结构;
Ⅳ编织无纺布基材:将经过步骤Ⅲ制成的复合纤维铺网,然后进行针刺成型处理,得到无纺布基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步骤Ⅰ中所述3-丙烯基洛丹宁、五氟苄基甲基丙烯酸酯、1,1-双(二乙氧基磷酰基)乙烯、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高沸点溶剂的质量比为1:1:1:2:(0.03-0.06):(20-25);所述高沸点溶剂选自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步骤Ⅱ中所述2,7-萘二羧酸、1,8-萘二甲醇、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15:1:(0.5-0.8);所述催化剂选自乙二醇锑、醋酸锑、三氧化二锑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由如下重量份的各原料通过熔融共混制成:聚氨酯20-30份、环氧树脂20-30份、嵌段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25-35份、9,12,13-三羟基-10,11-环氧十八烷酸3-5份、无机填料5-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料选自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隔音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共混制成:超高密度聚乙烯纤维30-40份、纳米氧化锆3-8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5-10份、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20-30份、引发剂1-3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内饰用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无纺布基材两面分别涂布压敏胶,再叠合隔热隔音层,然后通过层压机进行层压后,在100-110℃下硬化15-25min,最后再在室温下硬化2-3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鹏图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鹏图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376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量化的超高冲击复合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发泡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