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健脾养胃的山药茯苓米稀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3301.4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2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彭代银;杜方平;陈卫东;程玥;张越;丁泽贤;姜悦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方平;安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7/117 | 分类号: | A23L7/117;A23L19/10;A23L31/00;A23L33/10;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300 安徽省六安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胃 山药 茯苓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健脾养胃代餐米稀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米稀技术领域,以重量计,其组分为:茯苓20~30g、山药35~50g、薏米20~30g、粳米70~100g、白术20~30g、甘草3~5g、陈皮3~5g以及水700~1000g。本发明的山药茯苓米稀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营养丰富,口感宜人,具有健脾渗湿、理气养胃以及宁心安神的功效,长期服用对控制血糖血脂有补益作用,可镇定安神。
技术领域
本发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健脾养胃的山药茯苓米稀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人普遍运动少,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工作时间长,心情抑郁多见,还有饮酒、吸烟、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容易伤脾伤胃,引起身体种种不适。
茯苓、山药自古以来就是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 , 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山药和茯苓在我国传统中医临床上属于健脾肾化湿的常用配伍,在《神农本草经》中将山药与茯苓列为上品。其中茯苓味淡能利水,山药味甘能起滋补脾胃的作用,两种中药的合用属于阴阳结合,补渗兼得,脾胃得健,便能起到滋补脾阴以及健脾止泻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养生保健价值。
中医脾胃学说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从而引起很多疾病。全球共有5亿胃病患者,中国就占了1.2亿,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 因此,一种能健脾养胃的山药茯苓米稀,就存在着现实需求以及对健康有益的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健脾养胃的山药茯苓米稀,可有效改善人体的脾胃功能,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健脾渗湿,理气养胃,缓解现代人的焦虑情绪,促进睡眠并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该发明还涉及健脾养胃山药茯苓米稀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健脾养胃代餐米稀及其制备方法, 以重量计,其组分为:茯苓20-30g、山药35-50g、薏米20-30g、粳米70-100g、白术20-30g、甘草3-5g、陈皮3-5g以及水700-1000g;最后经过加工,制成罐装米稀食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山药茯苓米稀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取小米和糯米去除杂质后泡发洗净、沥干,备用;
(2)取茯苓切成小块,粗粉碎至100-120目,备用;
(3)山药用清水浸泡,漂洗去皮切成小块,按山药:水=1:3的加水量,用高速组织捣碎机打成浆液,备用;
(4)取陈皮、甘草、白术原料,加入与原料重量比8-12倍量的水,加热煎煮2次,煎煮时间1-2小时,滤过,合并水煎液;
(5)将步骤1、2及步骤3所得的小米、糯米、茯苓粉及山药浆液加入步骤2所得的水煎液加热共煮,大火大火烧沸后小火慢熬,得到山药茯苓米稀;
(6) 将米稀在25℃下冷却,将米稀放入灌装机上,料液经高位桶灌装、热封、压切,热封温度为220±10℃;
(7)封口好的米稀经抽检后装入杀菌筐中,将杀菌筐送入预先备好的杀菌池中,杀菌水温81~83℃,杀菌时间20 分钟,杀菌冷却至38~40℃,剔除不合格的产品,包装产品。即得山药茯苓米稀。
本发明中各原料的作用如下: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的药理作用。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根茎。性平,味甘。主要具有健脾益胃、生津益肺、补精益气以及提供免疫力等药理作用。
薏米: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其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薏米的营养价值高,易于消化吸收,用于滋补作用十分缓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方平;安徽中医药大学,未经杜方平;安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33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