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吸收叶黄素酯玉米黄质软糖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69670.6 | 申请日: | 2019-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4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慧萍;徐晓飞;姚壮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乐维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G3/48 | 分类号: | A23G3/48;A23G3/36;A23G3/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赵晓丹 |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叶黄素酯 玉米黄质 软糖 复合物粉末 混合液 胶液 制备 加热 吸收率 可溶性固形物 流化床干燥 乙醇水溶液 喷雾干燥 软糖模具 固形物 卡拉胶 壳寡糖 糖浆液 果胶 吸收 成型 浇筑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吸收叶黄素酯玉米黄质软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卡拉胶和果胶溶于热水中制得胶液;将胶液与糖浆液混合,加热至固形物含量在65‑70%之间,得混合液A;将叶黄素酯、玉米黄质、壳寡糖溶于乙醇水溶液中,经喷雾干燥或流化床干燥得复合物粉末;将混合液A和复合物粉末混合,调pH至3.5‑4.5之间,加热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70‑75%之间,浇筑于软糖模具,成型,即得叶黄素酯玉米黄质软糖。用本发明方法所得叶黄素酯玉米黄质软糖,可提高叶黄素酯、玉米黄质吸收率,同时软糖中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稳定性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健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高吸收叶黄素酯玉米黄质软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中国网民数日益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手机及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都能折射出大量蓝光。蓝光是指波长400-500nm的可见光,可穿透角膜和晶状体到达视网膜,产生高氧压、高聚光。而视网膜内氧气和光敏物质含量高,在高能蓝光的激发下,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并可能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等多种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的氧化代谢产物,同时各种自由基会吞噬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导致视网膜受损。叶黄素(lutein)、玉米黄质(zeaxanthin)是两种类胡萝卜素成分,广泛存在于眼内多个组织,特别地,在视网膜中央凹及其周围区域(视网膜黄斑区)浓度最高(亦称二者为黄斑色素),该区域是视觉最为敏锐的区域,保持黄斑健康对于保持正常视觉机能至关重要。试验研究表明,叶黄素、玉米黄质具有的“蓝光过滤”及抗氧化特性,可较好的保护视网膜。
叶黄素、玉米黄质均为亲脂性色素,在人体胃肠道等亲水性环境下吸收率较低。目前提高叶黄素吸收率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式:纳米化减少粒径(如制成叶黄素微囊、叶黄素纳米颗粒);促进叶黄素酯的跨膜转运(如采用脂质体技术)。专利“叶黄素的稳定水分散体和稳定的水可分散干燥粉末、及其制备和应用(公告号CN1125145C)”所述,将叶黄素溶于水混合有机溶剂内,并以酪蛋白或酪蛋白酸盐为保护剂,将溶剂干燥即可得叶黄素水分散体(纳米级颗粒)。专利“叶黄素氢化磷脂脂质体前体及其制备方法(公告号CN101716144B)”采用超临界CO2技术,将叶黄素及其氢化磷脂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进行干燥,得叶黄素氢化磷脂脂质体前体。
不同的方式对于吸收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方法适应的产品类型不同,因而在实际应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软糖作为一种以胶基网络结构为特征的食品剂型,由于软糖消化过程较慢,功效成分的纳米化或脂质体化并不能发挥其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吸收叶黄素酯玉米黄质软糖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吸收叶黄素酯玉米黄质软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计,将60-80份卡拉胶和10-20份果胶溶于水中,加热使其完全溶解,得胶液;所述水的用量为卡拉胶和果胶总重量的10-18倍;
将所述胶液与以固形物浓度75%计的2100-5000份糖浆液混合,在90℃以上加热至固形物含量为65%-70%,得混合液A;所述糖浆液为糖浆或糖浆与固体糖的组合;;
(2)按照重量份数计,将5-20份叶黄素酯、1-10份玉米黄质和5-10份壳寡糖溶解于乙醇水溶液中,然后干燥得复合物粉末;所述乙醇溶液的用量为叶黄素酯、玉米黄质和壳寡糖总重量的1-3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乐维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未经维乐维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96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刺梨低糖果脯
- 下一篇:一种猕猴桃脆片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