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黄土高原泥流防治的植物根群坝生态工程建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7544.7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3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生永;余启明;王涛;宁立波;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A01G17/00;A01G20/00;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郝明琴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土高原 生态工程建设 植物根群 草本植物 根群 泥流 坡度 乔木 生态环境改善 搭配种植 灌木树种 浅层土壤 土壤侵蚀 种植植物 造林地 防治 层片 管护 抚育 灌木 水土流失 树种 山坡 生长 健康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黄土高原泥流防治的植物根群坝生态工程建设方法,属于生态环境改善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黄土高原的山坡坡度进行划分;S2、在不同坡度下,合理搭配种植不同种类、不同根群深度的乔木树种、灌木树种和草本植物;S3、后期对造林地种植植物进行抚育和管护,以保证植物能够健康生长。本发明的植物根群坝生态工程建设方法充分利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三个层次的根群层片实现对黄土高原浅层土壤的加固,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改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黄土高原泥流防治的植物根群坝生态工程建设方法。
背景技术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丘陵沟整区是我国乃至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不仅成为困扰该区可持续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问题,而且也为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现有的泥流防治生态措施主要包括林业措施(如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种草等)、农业措施(如等高耕作、陡坡地退耕还林和水渠防渗等)。其中,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造林是近年来运用最多的生态防治措施,传统的水土保持造林模式较为简单,通常选择单一乔木物种或仅仅是乔灌木物种的搭配种植,种植物种选择上多以其生物学特性为依据,植物根系(根群)的固土特性考虑很少,特别是不同植物物种的根径粗细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并未充分考虑到不同土壤深度范围植物根群对于土壤抗剪强度的提升。传统的水土保持造林技术对于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较为笼统,没有有效的针对不同类型土壤侵蚀进行生态防治工程建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搭配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不同植物,充分利用完整三个层次的根群层片实现对浅层土壤的加固,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用于黄土高原泥流防治的植物根群坝生态工程建设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黄土高原泥流防治的植物根群坝生态工程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黄土高原的山坡坡度进行划分;
S2、在不同坡度下,根据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合理搭配种植不同种类、不同根群深度的乔木树种、灌木树种和草本植物,三种植物的种植方式为沿等高线横坡种植,灌木树种穿插种植在乔木树种之间,草本植物穿插种植在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之间,形成不同坡度下黄土高原区山坡造林地;
S3、后期对造林地植物进行抚育和管护,以保证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黄土高原分为三个区域:山坡坡度25°以下区域,山坡坡度25°-40°区域,山坡坡度40°以上区域。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种植的乔木树种为刺槐、侧柏、臭椿、柽柳、白榆、文冠果中的任一种;种植的灌木树种为灌木沙棘、柠条锦鸡儿、胡枝子、枸杞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种植的草本植物为白莲蒿、狗尾草、芨芨草、紫花苜蓿中的任一种或几种,不同地区植物物种可以依据当地优势种选择。
进一步的,在山坡坡度25°以下区域,当种植的乔木树种为刺槐时,种植密度为:株行距1.5×2m,222株/亩;当种植的乔木树种为侧柏时,种植密度为:株行距1.5×2m,222株/亩;当种植的乔木树种为臭椿时,种植密度为:株行距3×3m,74株/亩;当种植的乔木树种为柽柳时,种植密度为:株行距1.5×2m,222株/亩;当种植的乔木树种为白榆时,种植密度为:株行距1×2m,334株/亩;当种植的乔木树种为文冠果时,种植密度为:株行距1.5×2m,222株/亩。
在山坡坡度25°-40°区域,当种植的乔木树种为刺槐时,种植密度为:株行距2×2.5m,133株/亩;当种植的乔木树种为侧柏时,种植密度为:株行距2×2.5m,133株/亩;当种植的乔木树种为臭椿时,种植密度为:株行距3×3m,74株/亩;当种植的乔木树种为柽柳时,种植密度为:株行距2×2.5m,133株/亩;当种植的乔木树种为白榆时,种植密度为:株行距1.5×2m,222株/亩;当种植的乔木树种为文冠果时,种植密度为:株行距2×2.5m,133株/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7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沙漠植物用环保塑料编织袋
- 下一篇:一种盆栽蓝莓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