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快速加热熔融-液氮淬火制备高性能SnTe合金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67327.8 | 申请日: | 2019-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0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雷鹰;高文圣;李雨;万润东;马雷强;郑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1/04 | 分类号: | C22C1/04;C22C13/00;C22F1/16;B22F3/105 |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于婉萍;平静 |
| 地址: | 243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快速 加热 熔融 液氮 淬火 制备 性能 snte 合金 方法 | ||
本文公开了一种微波快速加热熔融‑液氮淬火制备高性能SnTe合金的方法,属于热电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微波快速加热熔融‑液氮淬火制备高性能SnTe合金的方法,是将样品在微波马弗炉内分三步加热保温,然后将样品迅速取出,在液氮中淬火合成高纯度的SnTe合金,最后利用放电等离子(SPS)烧结技术得到致密块体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提高SnTe合金的热电性能,且所得SnTe合金的纯度较高,晶粒更加均匀、细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电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尤其涉及一种微波快速加热熔融-液氮淬火制备高性能SnTe合金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寻求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迫在眉睫。其中,热电材料是利用塞贝克效应、帕尔贴效应、汤姆逊效应,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直接转换,热电转换器件具有尺寸小、质量轻、使用寿命长、环境友好等特点,能够合理利用工业废热和汽车尾气进行发电和制冷。
热电材料通常是采用无量纲的热电优值(ZT)来进行性能衡量:其中,S是Seebeck系数,ρ是电阻率,κ是热导率,T是热力学温度。因此提高ZT值就需要大的塞贝克系数和低的电阻率、热导率,但是由于热电参数(ρ、S、κ)相互关联,很难同时优化以获得较高ZT值。SnTe热电材料具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具有体心立方结构,但其具有较低的Seebeck系数和高的热导率,从而导致其热电优值偏低。因此,如何有效降低SnTe热电材料的热导率,提高其Seebeck系数成为研究者的研究热点。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10497494.9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超快速制备高性能SnTe基热电材料的方法,该申请案包括以下步骤:1)按化学式MxSn1-xTe中各元素的化学计量比称取M粉、Sn粉、Te粉作为原料,其中0≤x≤0.1,M为Cr、Co、Zn、Cd、In,然后将所述原料粉末研磨混合均匀,得到反应物;2)将步骤1)所得反应物引发高温自蔓延合成反应,反应完成后自然冷却,即可得到单相SnTe基粉体热电材料;3)将步骤2)所得产物研磨成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体活化烧结,即得到高性能SnTe基块体热电材料。采用该申请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以及所得SnTe基块体热电材料的热电优值,但在SnTe制备过程中易产生中间相,从而导致SnTe的纯度相对较低。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0326157.1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SnTe基高性能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申请案通过以高纯度金属单质为原料,按化学式Sn1-x-y+δMnxGeyTe(x=0.2~0.3,y=0.05~0.25,δ=0.03~0.08),的化学计量比进行配料,通过真空封装、熔融反应淬火及热处理淬火后,研磨成粉末,进行真空高温热压烧结,缓慢冷却后得到。采用该申请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所得SnTe基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获得高性能SnTe基热电材料,但其需要固溶一定量的GeTe材料,成分相对复杂。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SnTe基热电材料存在的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微波快速加热熔融-液氮淬火制备高性能SnTe合金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提高SnTe合金的热电性能,且所得SnTe合金的纯度较高,晶粒更加均匀、细化。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微波快速加热熔融-液氮淬火制备高性能SnTe合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原料准备、混合
以Sn、Te单质粉末为原料,按照SnTe合金中各元素所占摩尔比称量Sn、Te粉,向其中加入丙酮进行研磨混合;
步骤二、冷压成型、真空熔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73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