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7053.2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8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于锋;曲大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37;H01M10/6569;B60L58/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董学文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电池 电池外壳 冷却外壳 相变材料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融化 新能源汽车 液位传感器 阻隔网 电池 电池外壳内壁 固体相变材料 降温方式 内部固定 螺丝钉 传统的 下表面 中心处 液位 焊接 契合 判定 阻隔 监测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外壳,所述冷却外壳内部固定焊接有电池外壳,所述冷却外壳与所述电池外壳之间底部固定安装有阻隔网,所述阻隔网用于阻隔固体相变材料,所述电池外壳内部放置有汽车电池,且汽车电池与电池外壳内壁相契合,所述电池外壳下表面中心处通过螺丝钉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冷却外壳底部的液位高低;本发明能够在汽车电池温度达到相变材料融化的温度时,利用汽车电池将相变材料进行融化,而相变材料融化时会吸收大量热为汽车电池进行降温,无需在设备判定电池需要降温时电池才会降温,因此本发明相对与传统的降温方式更加高效、快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冷却系统按照冷却介质不同可以分为风冷和水冷。如果把汽车电池403中高温零件的热量直接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风冷系统。而把这些热量先传给冷却水,然后再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水冷系统。由于水冷系统冷却均匀,效果好,而且水泵运转噪音小,目前市场上上广泛采用的是水冷系统。
相变材料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
但是,传统的电池冷却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
传统的用于电池冷却的方式大多采用风冷或者水冷的方式对汽车电池进行降温,但是风冷的降温方式效率比较差,而水冷的降温方式则由于水的吸热和放热效率低下,导致水冷的降温速率较慢,不能够在需要为汽车电池降温时快速的自动为其进行降温,还需要启动降温程序使水流动才能降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汽车电池降温时风冷降温方式效率低下,水冷降温方式不能及时快速进行降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
冷却外壳,所述冷却外壳内部固定焊接有电池外壳,所述冷却外壳与所述电池外壳之间底部固定安装有阻隔网,所述阻隔网用于阻隔固体相变材料,所述电池外壳内部放置有汽车电池,且汽车电池与电池外壳内壁相契合,所述电池外壳下表面中心处通过螺丝钉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冷却外壳底部的液位高低,所述冷却外壳底部贯通连接有相变材料输送管,所述相变材料输送管中部固定安装有相变材料循环泵;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竖向固定焊接在所述冷却外壳一侧外表面,所述安装板一侧面顶部通过螺丝钉竖向均匀固定安装有三个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动力输出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另一侧面,所述液压缸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所述相变材料输送管远离冷却外壳一端贯穿设置在活塞一侧,所述相变材料输送管用于将冷却外壳内部的液态相变材料输送至活塞处;
冷却室,所述冷却室为三个,所述冷却室之间贯通连接有送料管,所述活塞设置在冷却室一端内部,所述冷却室远离活塞一端通过送料管与另一冷却室内部的活塞贯通连接,最底部一个所述冷却室通过送料管与冷却外壳顶部贯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池监测终端,所述电池监测终端具备监测端微处理器和监测端通讯模块,所述监测端通讯模块与所述监测端微处理器信号端电性连接,所述监测端通讯模块用于将电池监测终端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信号的方式进行远程传输,所述监测端微处理器电能输入端与汽车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汽车电池用于为所述监测端微处理器提供电能,所述相变材料循环泵、液压缸、液位传感器均与所述监测端微处理器信号端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70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 下一篇:结合相变材料的集成冷板电池热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