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改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65628.7 | 申请日: | 2019-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0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星火科学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石墨烯 锂电池正极材料 复合改性 碳纳米管 混合物 碳纳米管分散液 氧化石墨烯 混合溶液 研磨 氧化石墨烯悬浮液 高倍率放电性能 活性材料 氢气气氛 循环性能 烧结 比容量 干燥箱 管式炉 水热釜 有效地 预烧 加热 冷却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改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氧化石墨烯的制备;(2)氧化石墨烯悬浮液的制备;(3)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分散液的制备;(4)石墨烯/碳纳米管分散液的制备;(5)水溶液的制备;(6)混合溶液的制备;(7)将步骤6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水热釜中,加热,随后将混合物置于干燥箱中,干燥,将干燥后的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在氢气气氛下350‑600℃预烧4‑8h,然后对混合物进行研磨,最后在750‑1000℃下烧结9‑12h,随后冷却,研磨,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改性锂电池正极材料。本发明可有效地提高活性材料的高比容量、高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改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动力锂离子电池,要求续航能力强、充放电功率大、循环性能好等。正极材料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占据电池制造成本的25%以上,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主要性能,在锂离子电池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但目前上用的大部分正极活性材料,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仍然难以满足要求,是发展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高倍率性能、快速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的瓶颈技术。因此如何提高锂电正极材料的导电性,缩短Li+及电子的传输路径,加快Li+及电子的传输速度,改进正极材料进而满足锂电市场需求已成为研究热点。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作为新型碳基纳米材料的代表,具有优异的电子导电特性,可有效地提高活性材料的高比容量、高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改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活性材料的高比容量、高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改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将鳞片状石墨加入到硝酸钠和浓硫酸的混合物中,在冰浴条件下均匀磁力搅拌;将高锰酸钾缓慢加入混合溶液中,控制混合溶液温度低于20℃并磁力搅拌1-3h,然后在冰浴条件下控制混合溶液温度为35-45℃并磁力搅拌1-2h;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温度为70℃去离子水,最后加入质量分数浓度为30%的双氧水后得到亮黄色混液溶液,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至pH为6-7后得到氧化石墨烯;
(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1-3h,得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
(3)向步骤2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中加入碳纳米管,超声分散3-4h,得到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分散液;
(4)向步骤3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分散液中加入乙二胺,搅拌20-30min,在80-180℃下密封6-24h,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分散液;
(5)在步骤4得到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分散液中加入五氧化二钒、草酸,在20-90℃经过10-180min形成稳定的水溶液;
(6)向步骤5得到的水溶液中加入磷酸、碳酸锂、磷酸二氢铵,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
(7)将步骤6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水热釜中,在180-240℃下加热8-12h,随后将混合物置于干燥箱中在70-100℃下干燥40-50h,将干燥后的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在氢气气氛下350-600℃预烧4-8h,然后对混合物进行研磨,最后在750-1000℃下烧结9-12h,随后冷却,研磨,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改性锂电池正极材料。
优选的,步骤1中,鳞片状石墨、硝酸钠、浓硫酸、高锰酸钾、70℃去离子水、质量分数浓度为30%的双氧水的质量比为1-5:3-6:100-180:1-4:150-200: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星火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山东星火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56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