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送风通道及送回风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4947.6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5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丁前庄;李科;周利;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刘冬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车辆 送风 通道 密封 装置 送回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送风通道包括与新风供应系统连通的第一支风道、与第一支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腔,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处或第一出风腔的入风口处设置有环绕送风通道的第一密封部,第一出风腔的入风口处或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环绕送风通道的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均由可逆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密封部具有凸部,第二密封部具有凹槽,第一密封部的凸部抵住第二密封部的凹槽从而密封第一支风道、第一出风腔的接头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和送回风通道。本发明实现较好的送风通道密封效果,将出风口位置设置在侧顶板,避免出风直接垂向人体头颈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送风通道及送回风通道,属于城轨空调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地铁车辆送风通道中,通常需要风道与风腔之间的连接,为了保证风道与风腔之间的密封性,需在二者之间设置密封结构,现有地铁车辆风道的密封结构一般采用密封条或密封圈进行密封。这种密封方式常常无法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尤其当风道与风腔出现偏离时,极易产生漏风,影响出风效果,进而影响了乘客体验,尤其在人员密度较大的乘坐高峰期时,影响更大。
另外,地铁车辆的客室出风一直采用中顶板集中式出风口或中顶出风格栅出风,由于出风口位于乘客头部上方,且出风位置集中,造成客室出风口下方区域乘客直接受风,给乘客带来强烈的不适感,同时,在远离出风口附近区域乘客体感偏热,将形成客室内温度不均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地铁车辆的送风通道密封效果不好影响送风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及地铁车辆送回风通道。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所述送风通道包括与新风供应系统连通的第一支风道、与第一支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腔,所述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处或第一出风腔的入风口处设置有环绕所述送风通道的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出风腔的入风口处或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环绕所述送风通道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均由可逆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密封部具有凸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具有凹槽,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凸部抵住第二密封部的凹槽从而密封第一支风道、第一出风腔的接头处。
本发明中,新风依次通过新风供应系统、第一支风道、第一出风腔将新风送至第一出风口。由于出风口设置在客室侧顶板上,且支风道固定在车体顶部,为了安装方便,将第一出风腔设置在客室侧顶板上。因此,第一出风腔的入口需与第一支风道的出口相互配合且二者的接口处需具有较好的密封性。通过设置具有凸部的第一密封部、具有凹槽的第二密封部,使得第一支风道与第一出风腔的密封更加方便,即使第一支风道与第一出风腔未对准有少许偏移,通过凸部与凹槽的配合也可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同时,由于第一出风口倾斜设置,避免直接吹向人体头颈部,增加了乘客的舒适度。通过在远离客室的客室侧顶板一侧安装出风腔,便于送风通道的加工。。通过设置接头密封结构,解决了原有接头处的气体泄漏对出风效果产生影响的问题,通过特殊的密封接头实现了接头处的气密性。由于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均由可逆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增大了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49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窗安装结构及列车
- 下一篇:轨道车辆废排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