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船舶舱室壁板弹性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1581.7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0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冯苗峰;宋震;陈梅清;蔡治平;王继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6 | 分类号: | B63B3/56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刘君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连接结构 高性能船舶 橡胶连接件 舱室壁板 减振装置 甲板 高度调节件 连杆单元 敷料 螺母 舱室 底部型材 防护装置 减振功能 减振降噪 双重效果 踢脚线 橡胶垫 装饰面 垫铁 减振 墙壁 船舶 | ||
本发明涉及船舶减振降噪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船舶舱室壁板弹性连接结构,包括顶部甲板、连杆单元、橡胶连接件、高度调节件、螺母、顶部型材、防护装置、底部型材、橡胶垫、踢脚线、装饰面、敷料、垫铁和底部甲板,所述连杆单元包括有连杆A、连杆B和连杆C,所述橡胶连接件上部通过所述连杆A连接到顶部甲板,橡胶连接件的下部通过连杆B连接到所述高度调节件上部。该高性能船舶舱室壁板弹性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均在舱室墙壁内安装减振装置达到减振目的相对比,本发明在安装减振装置的同时还可以改变减振装置的高度,并能调节刚度,达到增加减振功能与方便安装的双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性能船舶舱室壁板弹性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国内造船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特种船舶和舒适性船舶的研发与设计,船上生活舱室噪声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全船振动影响,激发舱室内壁板、天花板、家具等微振动而辐射噪声,舱室板因占舱室内表面积较大,是舱室内辐射结构噪声的主要源,降低舱室板结构噪声的主要技术途径是隔离振动对舱室板的传播途径,即将舱室板与钢围壁板的刚性连接改为弹性连接。
专利号为:“CN200810021534.7”,标题为“船舶居住舱室新型减震连接结构”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船舶居住舱室新型减震连接结构,用于各类船舶的居住舱室区域的减震连接,该发明主要目的是当船剧烈晃动的时候,降低舱室装饰壁板晃动,然而,该发明改变减振装置的高度及调节刚度,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安装,且当船舶在运动过程时,该装置不能够有效降低噪音,容易造成噪声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船舶舱室壁板弹性连接结构,具备有效降低动力机械运转而传递到舱室的振动及噪声,提高船舶作业的环境,有利于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优点,解决了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性能船舶舱室壁板弹性连接结构,包括顶部甲板、连杆单元、橡胶连接件、高度调节件、螺母、顶部型材、防护装置、底部型材、橡胶垫、踢脚线、装饰面、敷料、垫铁和底部甲板,所述连杆单元包括有连杆A、连杆B和连杆C,所述橡胶连接件上部通过所述连杆A连接到顶部甲板,橡胶连接件的下部通过连杆B连接到所述高度调节件上部,高度调节件下部通过连杆C连接到所述顶部型材;
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有岩棉板和护面钢板,所述顶部型材下方分别与岩棉板及护面钢板并列连接,所述岩棉板与护面钢板下方通过底部型材固定,所述底部型材和护面钢板之间嵌有橡胶垫,所述底部型材的底部焊接于垫铁上部,所述垫铁与底部甲板固接,所述底部甲板上方填有敷料,所述敷料上方铺有装饰面,所述装饰面与护面钢板之间安装踢脚线。
可选的,所述顶部甲板与连杆A的上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可选的,所述橡胶连接件包括中心均带有螺纹孔的上圆盘、下圆盘和中部开有弧形凹槽并且上下底面均开有盲孔的圆柱橡胶,所述上圆盘和下圆盘分别通过硫化工艺连接于圆柱橡胶的上、下底面,所述连杆A和连杆B分别旋入上圆盘、下圆盘之中并紧固。
可选的,所述高度调节件的形状为矩形方环状,其上、下端面均设有分别穿插连杆B、连杆C的通孔,为了锁紧高度,在所述连杆B、连杆C上还配备有螺母,此外,所述连杆A、连杆B、连杆C、高度调节件的材料均为高强度结构钢,如GCr15。
可选的,所述连杆C的下端与顶部型材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护面钢板与岩棉板构成的舱室壁板贯穿至顶部型材与底部型材之间,所述岩棉板的厚度范围为20mm~100mm。
可选的,所述底部型材底部焊有的垫铁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垫铁周围充满所述敷料。
可选的,所述垫铁的材料为普通结构钢,所述垫铁与底部甲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者螺栓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船舶舱室壁板弹性连接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15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