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纠偏执行器控制系统及纠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9792.7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6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恩睿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分类号: | G05D3/12;B65H23/032;H02P2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张利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南岸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纠偏 执行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纠偏执行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光电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纠偏执行器的电机电性连接,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纠偏执行器的两端;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纠偏执行器控制系统进行纠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极限端点,计算丝杆螺母从极限端点至中间点的位置所需时间,控制时间回中,进行纠偏;本发明控制系统简单,实现方法容易,纠偏精度高且制造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材卷取纠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纠偏执行器控制系统,以及运用该系统进行控制的纠偏方法。
背景技术
纠偏机广泛应用于印刷、薄膜、印染、电池、轮胎等行业,纠偏机通过光电传感器对纸张、薄膜、不干胶带等物料的边缘位置或标志线位置进行检测,然后光电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对信号进行比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传输给纠偏执行器执行,实现纠偏。
现有纠偏执行器一般设有三个开关,分别是中位开关和左右两端的限位开关,通过机械接触来对执行器中的丝杆螺母进行回中和移动,这种长期的机械性撞击接触会造成开关的变形和位移,这样将会影响纠偏机纠偏精度,同时也会大大降低纠偏执行器的使用寿命。
CN200810163875.8公开了一种位置跟踪式纠偏伺服执行器,该执行器以直流伺服电动机为执行元件,伺服电动机的动力轴经联轴器与滚珠丝杆连接,丝杆的螺母与套在丝杆外的中空的推杆连接,丝杆螺母与直线导轨配合活动连接,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推杆的直线运动;在联轴器处安装有圆形码盘,码盘在槽形光电开关的槽中转动以监测推杆的运动,壳体内还设置有三个分别检测推杆运动的前限位、后限位、及居中信号的霍尔开关,信号处理及控制电路板根据三个霍尔开关和光电开关及来自外部的指令实现对推杆位移的快速跟踪控制与保护,上述发明是本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虽然也可间接解决现有机械接触式开关带来的部分问题,但是整个控制和检测过程繁琐复杂,生产成本高。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控制方法简单,纠偏精度高且制造成本低的纠偏执行器控制系统,以及运用该系统进行控制的纠偏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纠偏执行器控制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机械接触式开关造成的纠偏精度低,纠偏执行器使用寿命低的问题;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运用上述系统进行纠偏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纠偏执行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光电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纠偏执行器的电机电性连接;
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纠偏执行器的两端。
较佳的,控制器内设有信号接收模块、运算器以及信号输出模块,信号接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光电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接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运算器的输入端连接,运算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输出模块连接,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机连接。
较佳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纠偏执行器的外壳的两端。
较佳的,纠偏执行器上还包括丝杆,丝杆左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丝杆外从左至右依次套设有丝杆螺母和套筒,丝杆螺母的右端与套筒的左端固定连接,套筒的右端通过鱼眼轴承与前座连接;
进一步,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丝杆的两端。
较佳的,电机固定设置在大底座上,大底座的右端上设置左端盖,丝杆的右端对应设有右端盖,左端盖和右端盖之间设有外壳。
一种纠偏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控制器确定丝杆螺母在纠偏执行器中运动的两个极限端点,并计算出两个极限端点之间的距离以及丝杆螺母从极限端点到达中间点所需时间或脉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恩睿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恩睿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97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