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高熵合金提纯多晶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8221.1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0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烨;杨贵翔;韩子柯;任永生;王辛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3/037 | 分类号: | C01B33/037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郑旭;武森涛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合金 提纯 多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高熵合金提纯多晶硅的方法,属于高晶硅提纯领域。利用高熵合金提纯多晶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高熵合金与原料硅混合,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中加热至熔融,在电磁场下进行定向凝固;b、定向凝固后冷却,将硅与合金分离,得到提纯后的多晶硅。本发明方法,利用真空电磁感应炉和定向凝固装置实现高熵合金相与硅相分离,在实现硅中除硼的同时,提高合金的耐磨性能,为低成本制备太阳能级硅技术在除硼环节上提供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高熵合金提纯多晶硅的方法,属于高晶硅提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级多晶硅(6N)主要由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半导体级硅(9N)掺杂而来。虽然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能耗的下降,改良西门子法制造的多晶硅平均成本从2007年的70美元/公斤降至2017年12美元/公斤,但是为保证得到电池最佳的电流传输率,西门子法还需要进行掺杂工序,这无疑造成了纯度浪费,增加了制造成本。
另外一种方法:冶金法,其拥有的低能耗、环境友好、可持续生产等优势具有巨大市场潜力,正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冶金法通过造渣精炼、湿法浸出、真空蒸发、定向凝固、电子束和等离子体精炼等除杂技术,把工业级硅(2-3N)直接提纯到太阳能级硅(6N)。根据宁夏东梦能源有限公司的“东梦法”,其工艺流程特点为附图1所示,具体为:在矿热炉造渣步骤,利用部分杂质在金属硅液和渣液混合状态下溶解度的差异,实现高温下物理分离,除去特定的杂质如B、Al、Ca等;在物理破碎步骤,利用杂质在硅中的偏析原理(杂质在金属硅中存在的固定形态),使处于晶界处的杂质与硅实现物理分离;在湿法冶金步骤,对粒度小、表面积大的硅料表面附着的杂质,进行酸浸析出,去除大部分金属杂质;在电子束区熔步骤:利用电子束大量补充电子的原理和高温气化的特性,在高真空度下实现深度除磷、铁、氧;最后精整成品。“东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溶解度有限,除硼效果不稳定;2、多次渣系减低效率。
在硅中杂质中,金属杂质可由湿法冶金、电子束、定向凝固法去除;磷杂质可由真空蒸馏去除;但硼元素具有与硅相近的分凝系数(0.8)和低饱和蒸气压(1823K时,为6.78×10-7Pa),很难用上述方法去除。一旦太阳能级多晶硅中硼含量超过0.3ppmw,会与间隙氧形成B-O缺陷并与电子或空穴复合为深能级,减低少数载流子寿命,从而影响其光电转换效率。此外,杂质硼在硅中的含量极低(10-30ppmw),活度很小,也加大了其去除难度。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采用四种方法精炼除硼,分别是熔渣精炼、合金精炼、吹气精炼及等离子体精炼,真空等离子方法是采用高温等离子枪电离后形成B(OH)O而去除,但由于真空等离子设备昂贵,操作复杂,产量低,易爆等缺点,无法量产。吹气精炼是采用通气的方式对硅液进行精炼,虽然对C、O、B等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不易与杂质充分接触因而除杂效果差;造渣工艺是先将硅熔化,再加入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将硅液中的杂质吸附到渣里,该工艺对B有一点效果但有其极限。传统合金法是由东京大学吉川教授于2005年提出利用Si-Al合金定向凝固法去除硅中硼杂质。后来研究者们分别利用Si-Al-Sn、Si-Sn、Cu-Si等合金去除硼杂质。但是上述传统的硅铝、硅锡等合金法存在2点问题:1.如果不在电磁感应炉里而是在普通电阻炉里进行定向凝固,硅相和合金相是无法分开的;在Si-Al合金法中,根据合金法创始人吉川键教授的论文可看出,用电阻加热只能形成合金,而只有在感应加热的前提下因为有电磁搅拌的原因,才能使合金相与硅相分开。Si-Sn同理。根据中科院过程所发的文章以及我的实验,分开的方法是用盐酸消解合金相,而剩下纯硅相。这是目前最有效的分离方法,如此合金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复使用,也是制约其应用的瓶颈所在。2.要有效去除硼杂质,需要求铝、锡的比例很大,因此在定向凝固以后会形成质量比超过70%的硅铝、硅锡合金,纯硅往往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硅收率很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82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晶硅生产用的硅芯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催化效率多级孔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