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4524.6 | 申请日: | 201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9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肖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38 | 分类号: | A47J36/3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陈蕾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烹饪 设备 排气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结构,包括安装板、导风板、离心风机以及冷凝腔,上述导风板罩设在安装板上而形成排气通道,上述离心风机设置在该排气通道中,上述冷凝腔的进气口通过通气管与蒸制烹饪设备的烹饪腔连通,所述离心风机工作时,其蜗壳腔中形成气流,上述冷凝腔的出气口能与上述蜗壳腔中形成的气流的上游流体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冷凝腔中的剩余蒸汽接入风机的蜗壳腔中形成的气流的上游,这样冷热空气的混合效果佳,使得外排的气体混合均匀,温度低。此外,此处的气压高于排气通道中的其他位置,和排气通道的其他位置相比不会有吸引蒸汽的作用,反而可以适当增加阻力,从而降低蒸汽外排的速度,进而减少蒸箱排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制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蒸箱的排气主要通过风机吸入冷空气,接着使冷空气和内胆排出来的蒸气混合后再通用导风板排出蒸箱。其中,导风板和蒸箱的上安装板之间的夹层形成风道,气体在该风道中运动,最终完成整个排气过程。例如:申请号为CN201710631508.5(公开号为CN10806579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蒸箱的蒸汽导风冷凝结构。
现有蒸箱采用的排气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内胆中的气体直接接入导风板中的风道;第二种,内胆中的气体通过一个空腔后,从空腔下方的多个排气孔排出。上述两种方式均存在机器向外的排气不均匀的状况:温度不均匀;蒸汽密度不均匀等,其中,第二种排气方式是第一种排气方式的改进,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着不均匀的现象。排气不均匀会导致蒸箱的出汽口局部温度过高,埋下了烫伤用户的安全隐患。同时,排气不均匀会导致门体和面板下方的冷凝水珠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现有的蒸箱结构中无论采用滚筒状叶片的还是扁平叶片的离心风机都存在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这会导致机器的面板部分空间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排气均匀的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结构,包括安装板、导风板、离心风机以及冷凝腔,上述导风板罩设在安装板上而形成排气通道,上述离心风机设置在该排气通道中,上述冷凝腔的进气口通过通气管与蒸制烹饪设备的烹饪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工作时,其蜗壳腔中形成气流,上述冷凝腔的出气口能与上述蜗壳腔中形成的气流的上游流体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蜗壳腔中形成的气流的上游所在处的蜗壳的arf为:90°≤arf≤180°。
上述冷凝腔的出气口与蜗壳腔中形成的气流的上游流体连通可有多种实现方式,作为优选,所述冷凝腔的出气口与开设在蜗壳上的通气口通过排气管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冷凝腔的出气口的侧壁水平延伸,而蜗壳的通气口的侧壁竖向延伸,且该通气口的上端高于出气口的下端。这样可使排气管相对于冷凝腔形成远端高、近端低的效果,使得排气管中形成的冷凝水能回流至冷凝腔中,防止冷凝水在排气管中积聚而产生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由上向下凹陷而形成蜗壳凹槽,离心风机的叶轮安装在该蜗壳凹槽中,蜗壳盖板罩设在该蜗壳凹槽上而形成上述蜗壳,上述通气口开设在该蜗壳盖板上。蜗壳凹槽下沉式设计,有利于节省安装板上部的安装空间,使得排气结构整体更加紧凑,同时下沉式结构有利于收集排气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防止冷凝水在蒸箱的前部溢出,同时下沉式结构可使蜗壳凹槽更接近蒸箱的烹饪腔,利用烹饪腔顶部的加热膜或者烹饪腔本身的热量可不断蒸发蜗壳凹槽中的积聚的冷凝水,防止蜗壳凹槽中积水过多。
作为,所述蜗壳盖板包括开设有进风口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上述通气口开设在进风端且位于蜗壳腔的外周沿上。这样能使进入通气口的蒸汽获得最大的离心力,从而能与冷空气最大程度的混合,从而能使外排的气体混合更加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45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显示标识的双面胶带
- 下一篇:一种智能开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