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I识别天线姿态的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3888.2 | 申请日: | 201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5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纳萨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00 | 分类号: | G01C1/00;G01C5/00;G01C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张勋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数据采集终端 人工智能 测量系统 飞控系统 天线姿态 图像识别 采集图像数据 图像识别功能 中心处理数据 经纬度 智能控制器 安全隐患 参数测量 测量模式 测量需求 人工操作 控制器 下倾角 一对多 智能化 内置 场景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AI识别天线姿态的测量方法,设置测量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终端及与之交互的智能控制器组成;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为带有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功能的无人机;所述控制器由PC控制端及与之交互的飞控系统组成,所述PC终端内置图像识别中心;所述飞控系统根据测量需求控制所述无人机采集图像数据经所述图像识别中心处理数据后输出获得测量结果;人工智能实现,无需人工操作,提高效率的同时,免除安全隐患,可同时实现多个参数测量,采用一对多的测量模式,可分别完成经纬度、离地高度、下倾角及方向的测量,测量系统本身智能化组成,测量方便,计算精准,满足不同环境的测量使用,可方便特殊场景的正常使用,便于大规模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姿态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I识别天线姿态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化。
基站核心为天线,基站使用的天线分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且有全向和定向之分,一般可有下列三种配置方式:发全向、收全向方式;发全向、收定向方式;发定向、收定向方式。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理解每种方式的不同,发全向主要负责全方位的信号发送;收全向自然就是个方位的接收信号了;定向的意思就是只朝一个固定的角度进行发送和接收。一般情况下,频道数较少的基站(如位于郊区)常采用发全向、收全向方式,而频道数较多的基站采用发全向、收定向的方式,且基站的建立也比郊区更为密集。
由于信号传输到基站时可能比较弱,并且有一定的信号干扰,所以要经预选器。而天线作为信号传输的主要载体,需要对天线的参数做出有效测量,通过测量的参数分析并判断天线信号传输的最佳值,传统的天线姿态参数测量多采用人工测量,需要人工攀爬到天线上实施,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人工测量的参数准确度无法得到保障,在多参数测量的时候需要不同的工具实施辅助,效率非常低。
综上所述,需要一种人工智能的测量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I识别天线姿态的测量方法。
为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AI识别天线姿态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测量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终端及与之交互的智能控制器组成;
(2)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为带有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功能的无人机;
(3)所述控制器由PC控制端及与之交互的飞控系统组成,所述PC终端内置图像识别中心;
(4)所述飞控系统根据测量需求控制所述无人机采集图像数据经所述图像识别中心处理数据后输出获得测量结果。
特别的,所述步骤(1)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测量系统其测量对象为通信基站的天线主体,所述天线主体上设有多组线板。
特别的,所述步骤(2)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无人机的数据采集形式工具之一为气压计或超声波,且所述无人机数据采集的核心组件为带有成像模块的摄像装置。
特别的,所述步骤(3)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飞控系统之一为手机,所述手机内置人机界面的APP,所述图像识别中心由云中心及数据处理器组成。
特别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纳萨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纳萨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38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