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落架大变形随动加载过程中载荷准确施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43459.7 | 申请日: | 2019-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6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孟孟;李晓冬;王征;张赟;刘冰;朱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起落架 变形 加载 过程 载荷 准确 施加 方法 | ||
1.一种起落架大变形随动加载过程中载荷准确施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起落架的某考核级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到该考核级的航向位移、垂向位移及侧向位移,其中,航向、垂向及侧向相互垂直;
根据考核级垂向和侧向位移预置航向加载设备的安装位置,垂向加载设备不需要预置,需保证足够的随动变形空间,根据考核级航向和垂向位移预置侧向加载设备的安装位置;
建立垂向随动起落架加载力学简化模型,选取第i加载级为研究对象,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i加载级加载设备施加载荷方向力线向量:
其中,为航向加载设备实际施加载荷力线向量,为垂向随动加载设备实际施加载荷力线向量,为侧向加载设备实际施加载荷力线向量,L1为航向加载设备固定位置与加载初始位置的航向距离,L3为侧向加载设备固定位置与加载初始位置的侧向距离,Δx为航向位移初始预估量,Δy为垂向位移初始预估量,Δz为侧向位移初始预估量,xi为第i加载级的航向位移,yi为第i加载级的垂向位移,zi为第i加载级的侧向位移;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各加载级施加载荷方向余弦矩阵:
其中,αAi为航向实际施加载荷与X轴夹角,βAi为垂向实际施加载荷与X轴夹角,为侧向实际施加载荷与X轴夹角,αBi为航向实际施加载荷与Y轴夹角,βBi为垂向实际施加载荷与Y轴夹角,为侧向实际施加载荷与Y轴夹角,αCi为航向实际施加载荷与Z轴夹角,βCi为垂向实际施加载荷与Z轴夹角,为侧向实际施加载荷与Z轴夹角,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各加载级施加载荷,并编入载荷谱文件:
其中,F1i为航向加载设备实际施加载荷,F2i为垂向加载设备实际施加载荷,F3i为侧向加载设备实际施加载荷,Fxi为第i加载级航向理论载荷,Fyi为第i加载级垂向理论载荷,Fzi为第i加载级侧向理论载荷;
根据载荷谱文件开展预试试验,测量起落架的实际航向位移、实际垂向位移以及实际侧向位移;
将实际航向位移与航向初始预估量进行对比,将实际垂向位移与垂向初始预估量进行对比,将实际侧向位移与侧向初始预估量进行对比;
若实际航向位移与航向初始预估量接近,并且实际垂向位移与垂向初始预估量接近,并且实际侧向位移与侧向初始预估量接近,则继续进行正式试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大变形随动加载过程中载荷准确施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实际航向位移与航向初始预估量相差较大,或实际垂向位移与垂向初始预估量相差较大,或实际侧向位移与侧向初始预估量相差较大,则根据实际航向位移、实际垂向位移及实际侧向位移重新预估变形量,重新预置和计算施加载荷之后进行预试试验,直到起落架实测位移与预估位移接近后开始进行正式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未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345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