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视域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38477.6 | 申请日: | 2019-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3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郭慧程;巩浩;池学舜;池震杰;赵露唏;袁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T15/20 | 分类号: | G06T15/20;G06T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张聪聪;马敬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域 确定 方法 装置 设备 | ||
1.一种可视域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虚拟场景中,计算虚拟相机在无遮挡情况下的可视域,作为候选可视域;
在所述候选可视域范围内,以所述虚拟相机的成像点为起点生成多条线段;
针对每条线段,判断是否存在该线段对应的遮挡物体,所述遮挡物体为:与该线段相交叉的物体;若不存在,则将该线段确定为待处理线段;若存在,在该线段对应的遮挡物体中,确定距离所述虚拟相机最近的物体,作为该线段对应的第一次遮挡物体;确定该线段中、虚拟相机的成像点与该线段对应的第一次遮挡物体之间的部分线段,作为待处理线段;
根据每条待处理线段确定实际可视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虚拟场景中,计算虚拟相机在无遮挡情况下的可视域,作为候选可视域之前,还包括:
针对真实场景进行三维重建,得到虚拟场景;
在所述虚拟场景中,添加虚拟相机;
所述在虚拟场景中,计算虚拟相机在无遮挡情况下的可视域,作为候选可视域,包括:
根据所述虚拟相机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位置及角度,构建一个以所述虚拟相机的成像点为顶点的棱锥,作为候选可视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锥为四棱锥;所述根据所述虚拟相机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位置及角度,构建一个以所述虚拟相机的成像点为顶点的棱锥,作为候选可视域,包括:
确定所述虚拟相机的视距、视场角、水平角和俯仰角;
根据所述视距、所述视场角、所述水平角和所述俯仰角,计算所述四棱锥的底面的四个角点所在的位置;
构建一个以所述虚拟相机的成像点为顶点、以所述四个角点所在的位置形成的平面为底面的四棱锥,作为候选可视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候选可视域范围内,以所述虚拟相机的成像点为起点生成多条线段,包括:
在所述候选可视域范围内确定多个采样点;
针对每个采样点,生成以所述虚拟相机的成像点为起点、且经过该采样点的线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可视域为以所述虚拟相机的成像点为顶点的棱锥;所述在所述候选可视域范围内确定多个采样点,包括:
将所述棱锥的底面划分为多个网格;将得到的网格点确定为采样点;
所述生成以所述虚拟相机的成像点为起点、且经过该采样点的线段,包括:
生成以所述虚拟相机的成像点为起点、以该采样点为终点的线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条待处理线段确定实际可视域,包括:
将所确定的全部待处理线段汇聚形成实际可视域;
或者,确定全部待处理线段的终点形成的曲面,待处理线段的终点为:待处理线段的两个端点中除所述虚拟相机的成像点之外的另一端点;得到一个以所述虚拟相机的成像点为顶点、以所述曲面为底面的实际可视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虚拟场景中,对所确定的实际可视域进行渲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确定的不同虚拟相机在不同位姿下的实际可视域,对虚拟相机进行部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847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