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肌红蛋白的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5330.1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1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韩美玉;王立英;孙成艳;高威;何浩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刘微 |
地址: | 130103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肌红蛋白 化学发光 缓冲液 定量检测试剂盒 化学发光标记物 单克隆抗体 试剂盒 偶联 制备 链霉亲和素包被 双抗体夹心法 体外诊断试剂 标记物标记 检测灵敏度 定量检测 试剂成本 标记物 磁微粒 灵敏度 亲和素 血清 检测 可用 血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肌红蛋白的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属于体外诊断试剂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灵敏度较低、反应时间较长、成本高等技术问题。试剂盒包括以下试剂:R1:含有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微粒的缓冲液;R2:含有化学发光标记物标记的肌红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缓冲液。R3:含有偶联标记物标记的肌红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缓冲液;本发明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的原理,利用亲和素‑偶联标记物体系,以及采用化学发光标记物进行化学发光,大大提高了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减少反应时间,降低试剂成本,可用于血清/血浆中的肌红蛋白含量的定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外诊断试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肌红蛋白的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抹香鲸肌红蛋白三级结构于1960年由Kendrew用X线衍射法阐明,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描述的蛋白质三级结构。肌红蛋白(MYO)是一种细胞内结合氧血红素蛋白,普遍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分子量为17,800道尔顿。在急性心肌损伤时,MYO最先被释放入血液中,在症状出现约2-3小时后,血中MYO可超出正常上限,9-12小时达到峰值,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因此,测定血清或血浆肌红蛋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早期最灵敏的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可用于评估潜在的急性心肌梗塞病症,并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塞,还可用于再梗死的诊断,结合临床,如MYO重新升高,应考虑为再梗死或者梗死延展。
目前用于检测肌红蛋白的免疫分析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分析法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或者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用于催化发光底物产生颜色变化,具有操作简单,试剂稳定性长等特点,但是标记物易失活,发光底物需要避光,试剂的检测灵敏度较低,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采用催化剂催化化学发光物质形成一种激发态中间体,当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发出光子,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
目前市售的肌红蛋白检测试剂盒主要分为以下2种:一是ELISA方法即辣根过氧化物酶或者碱性磷酸酶标记一株肌红蛋白抗体,固相载体(微孔板或固相微粒)包被另一株肌红蛋白抗体,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催化发光底物产生颜色变化,检测血清或血浆中肌红蛋白的浓度;二是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法,采用链霉亲和素磁珠,一株肌红蛋白抗体标记生物素,另一株肌红蛋白抗体标记三联吡啶钌,经过免疫反应形成磁珠-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肌红蛋白抗体-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抗体-三联吡啶钌复合物,在电场加压条件下发光。以上定量检测肌红蛋白的方法存在一下缺陷:1)ELISA方法采用微孔板作为固定性,包被密度有限,灵敏度较低,反应时间较长;2)采用三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法,仪器要求较高,试剂及仪器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肌红蛋白的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肌红蛋白的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包括以下试剂:
R1:含有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微粒的缓冲液;
R2:含有化学发光标记物标记的肌红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缓冲液;
R3:含有偶联标记物标记的肌红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缓冲液;
其中,R1中链霉亲和素磁颗粒质量百分比为0.02%~1%;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微粒的粒径是0.05~3μm,浓度为10mg/ml;
R2中肌红蛋白单克隆抗体与化学发光标记物的摩尔比为1:1-1:20;化学发光标记物标记的肌红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浓度为≥0.2μg/ml。
R3中肌红蛋白单克隆抗体与偶联标记物的摩尔比为1:1-1:20;偶联标记物标记的肌红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浓度为≥0.7μ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5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