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染料标记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27941.1 | 申请日: | 2019-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7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林;张涛;张科登;韩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新纵科病毒疾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K11/02 | 分类号: | C09K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徐苏明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混合染料 荧光微球 微球 标记荧光 脂溶性 备用 多孔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微球 荧光染料标记 制备混合染料 荧光染料 羧基化 包埋 | ||
1.一种混合染料标记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羧基化多孔聚苯乙烯微球,备用;
S2、选择至少两种不同的脂溶性荧光染料制备混合染料,备用;
S3、将所述步骤S2在中得到的混合染料包埋在荧光微球内部,得到所述荧光微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染料标记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制备羧基化多孔聚苯乙烯微球时,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1-5重量份的空白PS微球加入到200-1000重量份的0.25Wt.%SDS水溶液中,超声分散后,得到A分散液,备用;
S12、将1-5重量份的环己烷加入到200-1000重量份的0.25Wt.%SDS水溶液中,超声分散后,得到B分散液,备用;
S13、将所述步骤S12中得到的B分散液逐滴加入到所述步骤S11中得到的A分散液中,加入过程中保持搅拌,然后置于10-50℃的条件下溶胀4-12h,依次加入1-5重量份的BPO、100-500重量份的苯乙烯、100-500重量份的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100-500重量份的甲苯、5-25重量份的丙烯酸和800重量份的0.25Wt.%的SDS水溶液,然后置于10-50℃的条件下搅拌6-12h后,再依次加入20-100重量份PVP-K30和500重量份的超纯水,置于80℃的条件下反应6-18h后,使用超纯水和95vol%的乙醇各重复洗涤三次后,使用10vol%的乙醇洗涤并重力筛选得到尺寸均一的羧基化多孔聚苯乙烯微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染料标记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将空白PS微球加入到SDS水溶液中后,置于100-500W的条件下超声分散20-40min。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染料标记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2中将环己烷加入到SDS水溶液中后,置于100-500W的条件下超声分散20-40min。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混合染料标记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制备混合染料包括以下步骤:
S21、选择至少两种脂溶性荧光染料,并将其分别溶解于DMSO中配置成浓度为0.001-1mg/mL的溶液,得到不同的染料溶液,备用;
S22、将所述步骤S21中得到的不同的染料溶液按照任意比混合均匀,即制得所述混合染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染料标记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采用溶胀吸附的方法将混合染料包埋在荧光微球内部,以得到所述荧光微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合染料标记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采用溶胀吸附的方法将脂溶性荧光染料包埋在荧光微球内部,包括以下步骤:
S31、将四氢呋喃和水按照1:5-9的体积比混合,得到四氢呋喃水溶液,备用;
S32、将所述步骤S1中得到的羧基化多孔聚苯乙烯微球和所述步骤S31得到的四氢呋喃水溶液按照1mg:0.1-10mL的质量体积比混合均匀,超声分散后,加入所述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染料,其中混合染料和所述步骤S1中得到的羧基化多孔聚苯乙烯微球的质量体积比为1mg:10-6-10-2mL,然后溶胀吸附2-24h后,真空条件下除去有机溶剂后,备用;
S33、将乙醇和环己烷按照体积比9-99:1混合,得到乙醇/环己烷混合溶液,然后使用得到的乙醇/环己烷混合溶液对所述步骤S32中除去有机溶剂后的微球进行多次洗涤后,得到所述荧光微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混合染料标记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中加入混合染料,置于10-80℃的条件下进行溶胀吸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混合染料标记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中置于真空度为0.05-0.1MPa、温度为10-8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2-24h,以除去有机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新纵科病毒疾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新纵科病毒疾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794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