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于固定的汽车轮毂无损检测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24543.4 | 申请日: | 2019-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2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 发明(设计)人: | 胡慎聪;陈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绿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李品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轮毂 轮毂 热处理 无损检测设备 传送带 处理箱 固定的 支撑座 保温处理 加热汽车 冷却汽车 移动检测 保温室 冷却室 驱动件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的汽车轮毂无损检测设备,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用于控制轮毂移动的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上设有用于控制轮毂进行移动检测的第一驱动件和控制机构,还包括用于对汽车轮毂进行热处理的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包括用于加热汽车轮毂至指定温度进行保温处理的保温室和用于冷却汽车轮毂的冷却室;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汽车轮毂可以在处理箱内一边输送一边进行有效的热处理,有效的提高了汽车轮毂热处理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固定的汽车轮毂无损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轮毂是连接制动鼓、轮盘和半轴的重要零部件,轮毂内部是否有缺陷对轮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内部缺陷仅凭“肉眼”不能发现,只能通过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现在公开号为CN108918684A的公开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轮毂无损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通过升降机构自动升降固定旋转机构,便于轮毂的搬运,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固定旋转机构可对不同直径和形状的轮毂进行固定,应用范围广,且便于操作,通过固定旋转机构旋转轮毂依次通过检测机构底部可重复旋转多次检测完成全面的检测。
但是,该装置在对汽车轮毂进行检测时,无法保证全方位无遗漏的检测,且无法批量进行检测,检测缓慢,影响生产效率。
现有一种装置,可以实现对汽车轮毂进行固定的控制,以便于完成对汽车轮毂的检测和输送,有效的提高了对汽车轮毂的检测效率,且可以保证对汽车轮毂进行全方位的损伤检测,加强了对汽车轮毂的检测效果,十分的简单且实用,同时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汽车轮毂,有效的增加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但是,该装置在对汽车轮毂检测完毕后,需要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时,若一个个的输送进行处理,效率很低且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简单且快捷的便于固定的汽车轮毂无损检测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的汽车轮毂无损检测设备,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用于控制轮毂移动的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上设有用于控制轮毂进行移动检测的第一驱动件和控制机构,还包括用于对汽车轮毂进行热处理的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包括用于加热汽车轮毂至指定温度进行保温处理的保温室和用于冷却汽车轮毂的冷却室;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汽车轮毂可以在处理箱内一边输送一边进行有效的热处理,有效的提高了汽车轮毂热处理的效率。
所述保温室内设有用于加热保温室的加热柱组,所述保温室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供汽车轮毂进入的进料口和出料口;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上述加热组可以对保温室进行加热,并保持在一定温度下,以便于对汽车轮毂进行有效的热处理,十分的稳定可靠。
所述处理箱内设有用于输送汽车轮毂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汽车轮毂的放置板;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汽车轮毂可以通过放置板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上进行批量的热处理,有效的提高了对汽车轮毂的处理效率。
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阻挡汽车轮毂的固定板,所述放置板与固定板之间活动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汽车轮毂可以通过固定板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上进行稳定的移动,有效的避免了汽车轮毂的脱离掉落。
所述放置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辅助放置板移动的导向条,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导向条相配合的导向槽;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上述导向条可以在导向槽内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放置板可以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上进行有效的移动,保证了汽车轮毂运行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绿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绿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45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