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质酸-多孔纳米硒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20904.8 | 申请日: | 2019-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3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陈旭;朱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3/04 | 分类号: | A61K33/04;A61K47/61;A61P29/00;A61P39/06;B82Y5/00;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桂婷 |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 多孔 纳米 复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透明质酸‑多孔纳米硒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为将多孔纳米硒水溶液与EDC和NHS混合后进行活化,然后将活化后的多孔纳米硒水溶液与HA混合反应,得到透明质酸‑多孔纳米硒复合物水溶液。本发明所得超大比表面积多孔结构的纳米硒可消除活性氧抑制炎症氧化损伤,相比于传统的纳米硒,具有对活性氧更高的亲和力和反应活性,增强活性氧与纳米硒的电子亲和力和传导效率。并且通过HA的修饰,提高了多孔硒对炎症巨噬细胞的靶向性,能够增加细胞的药物摄取量,从而保证细胞内药物维持在较高水平。增强了多孔硒消除炎症细胞内和体内活性氧的活性,为硒类抗氧化剂的功能化修饰提供了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明质酸-多孔纳米硒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炎症作为典型的病理特征,存在于诸多疾病中,例如细菌感染,癌症以及动脉粥硬化等。尤其在败血症中,全身炎症会引发多种器官衰竭从而导致急性死亡的危险。研究发现在炎症微环境中浸润着大量活化的巨噬细胞,从而产生过量的活性氧,引起细胞外毒性。活性氧主要包括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过量的活性氧往往会破坏正常细胞的核酸,脂质体和蛋白质,导致严重的损伤。因此开发高效的抗氧化剂抑制炎症损伤成为败血症治疗过程中及临床手术中的迫切需要。硒是天然的抗氧化剂,硒在体内可以通过提高含硒还原酶的活性对抗自由基的氧化损伤。并且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的独特结构和理化性质促进了纳米硒在诸多疾病的研究和应用。有研究发现硒纳米粒子具有消除羟基自由基的活性,但是由于纳米硒的低反应活性,其活性氧消除效率只有22%。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纳米硒消除活性氧的能力,需要开发一种新型靶向性高反应活性的纳米硒。
此外,对巨噬细胞低靶向性是纳米硒活性氧消除效率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透明质酸是特异性结合细胞表面分子CD44的分子,而且CD44在巨噬细胞是一种高表达的蛋白分子,因此通过在纳米硒表面修饰透明质酸分子是增强其靶向性的有效策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质酸-多孔纳米硒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制备的透明质酸-多孔纳米硒复合物。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透明质酸-多孔纳米硒复合物在制备治疗败血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透明质酸-多孔纳米硒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孔纳米硒水溶液与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混合后进行活化,然后将活化后的多孔纳米硒水溶液与透明质酸(HA)混合反应,得到透明质酸-多孔纳米硒复合物(MSe-HA)水溶液。
所述多孔纳米硒水溶液中多孔纳米硒的浓度为0.1~10mg/mL;优选为2mg/mL。
所述多孔纳米硒、EDC和NHS的摩尔比为1:0.1:0.1~1:20:20;优选为1:1:1~1:2:2。
所述活化的时间为0.5~10h;优选为3~5h;更优选为4h。
所述多孔纳米硒和透明质酸的质量比为1:1~1:10;优选为1:3~1:5。
所述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为10KD~50KD。
所述混合反应的条件为在室温下搅拌反应6~18h;混合反应时间优选为8~14h;更优选为12h。
优选地,混合反应完后还包括纯化过程,具体为将混合反应完后的溶液离心收集沉淀并洗涤后重悬,即得到MSe-HA水溶液;所述离心为在8000~10000rpm离心10~15min;所述洗涤的次数为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09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