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自动感应并切换路障堆投放位置的自动投放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6615.0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7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伟;王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安爵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9/70 | 分类号: | E01F9/7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郑凤姣 |
地址: | 2266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动 感应 切换 路障 投放 位置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自动感应并切换路障堆投放位置的自动投放车,包括存放有两组路障堆的车体,车体上安装有推送系统、交替切换系统,推送系统用于推送路障并使其竖直掉落至路面上,交替切换系统用于使推送系统对存放于车体内的两组路障堆进行交替推送投放,所述的车体包括安装板,安装板呈水平布置,安装板上开设有投放孔,投放孔呈与路障底座相匹配的正六边形结构且投放孔的任一最大对角线平行于前轮轴轴向,投放孔开设有两组且两组投放孔之间的距离方向平行于车体的前进方向,并且两组投放孔分别为靠近车体车尾端的投放孔一、靠近车体前进端的投放孔二,存放于车体内的一组路障堆安放于投放孔内、另一组路障堆安放于投放孔二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障投放设备。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我国道路情况复杂,汽车车道改道、借道的状况经常发生,使得路面左右设置路障并构成车行道的情况时常发生,路障广泛用于城市交通、步行街、高速公路、收费站、机场、学校、银行、大型会所、停车场等许多场合,通过对过往车辆的限制,有效地保障了交通秩序,目前我国路障设置领域中,基本是通过人工安放方式对路障进行安放,该方式不仅需要大量劳动力并增加成本,还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安放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障安放车,工作人员只需手动推动车体即可使路障竖直掉落至路面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自动感应并切换路障堆投放位置的自动投放车,包括存放有路障堆的车体,车体上安装有推送系统、交替切换系统,所述的推送系统用于推送路障并使其竖直掉落至路面上,所述的存放于车体内的路障堆设置有两组,所述的交替切换系统用于使推送系统对存放于车体内的两组路障堆进行交替推送投放;
所述的路障由呈正六边体结构的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上方并呈圆锥体结构的锥部组成;
所述的车体包括车架、前轮构件、后轮构件、安装板,安装板呈水平布置,安装板固定安装于车架上并且安装板位于前轮构件和后轮构件的上方,安装板上开设有投放孔,投放孔呈与路障底座相匹配的正六边形结构、并且投放孔的任一最大对角线平行于前轮构件的前轮轴轴向所在水平面,投放孔开设有两组且两组投放孔之间的距离方向平行于车体的前进方向,并且两组投放孔分别为靠近车体车尾端的投放孔一、靠近车体前进端的投放孔二,所述的存放于车体内的一组路障堆安放于投放孔内、另一组路障堆安放于投放孔二内;
所述的推送系统包括驱动装置、推送投放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用于以车体前进产生的前进动力为动力源并驱动推送投放装置运行,所述的推送投放装置用于将路障推送投放至路面上;
所述的推送投放装置包括固定板、用于对安放于投放孔一内的路障堆进行推送投放的第一推送机构、用于对安放于投放孔二内的路障堆进行推送投放的第二推送机构;
所述的交替切换系统包括动力切换装置、感应控制装置,所述的动力切换装置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内部动力传递状态,所述的感应控制装置用于感应推送投放装置对两组路障堆的推送投放情况并决定动力切换装置是否改变驱动装置内部动力传递状态;
所述的动力切换装置设置于安装板的下方,动力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动力切换机构、第二动力切换机构,且两者配合使驱动装置的内部动力传递发生改变,并最终使第一推送机构与第二推送机构交替推送投放路障;
所述的第一动力切换机构包括第一触发连动构件,第一触发连动构件设置于安装板下方并位于两组投放孔之间的区域,第一触发连动构件包括第一触发部件、连动弹簧,第一触发部件包括被触发组件、被拉动组件;
所述的被触发组件包括安装外壳、滑板、连动导杆,所述的连动导杆引导方向平行于前轮轴轴向,连动导杆与安装板的下底面之间设置有固定支架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固定支架进行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安爵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安爵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66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