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锌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4864.6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1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吴雅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国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9/20;C25C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氧化锌 滤渣 固液混合溶液 废盐溶液 废盐 沉淀 阴极 氢氧化锌沉淀 污水处理技术 回收 非锌金属 固液分离 氢氧化物 锌回收率 盐酸溶解 有效处理 电沉积 再循环 资源化 残液 电解 溶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收锌的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将含锌废盐溶解获得固液混合溶液;对固液混合溶液进行固液分离,获得不可溶的固体和含锌废盐溶液;将含锌废盐溶液加入到NaOH溶液中,使非锌金属氢氧化物和少量氢氧化锌沉淀下来,得到含锌滤液;在含锌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使含锌滤液中的锌以氢氧化锌的形式沉淀下来,得到第一氢氧化锌滤渣及第一滤液;在至少部分第一滤液中继续加入NaOH溶液,使第一滤液中的少量锌继续以氢氧化锌的形式沉淀下来,得到第二氢氧化锌滤渣;将第一、第二氢氧化锌滤渣用盐酸溶解后进行电解,使锌电沉积在阴极上;将至少部分残液再循环。本发明具有锌回收率高的优点,实现了含锌废盐资源化的有效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收锌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水环境的恶化,环保部门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并加大了执法力度。除有机物标准从严外,增加废水中盐排放的标准,如《北京市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中A类标准中的总溶解固体(TDS)排放限制为1000毫克/升。
目前,现有的处置技术为:
1、采用直接热力燃烧法,即将废盐粉末喷入焚烧炉,其中有机物在高温下分解破坏,然而一般无机盐熔点都在800摄氏度以上,在高温状态下发生熔融,会造成焚烧炉粘壁、耐材损坏、设备腐蚀、烟道堵塞等问题,目前未见有正常使用的设备。
2、考虑到无机盐的高温熔融进行工艺改进,一般采用热裂解碳化工艺,即将废盐粉末连续投入热裂解碳化窑中,其中的有机物在低于无机盐熔点温度(低于700摄氏度)和控氧气氛条件下发生分解气化,但该工艺虽然解决了无机盐熔融的问题,但由于热裂解温度低,导致有机物无法彻底被破坏,甚至由于废盐中有机物种类及含量的不确定,分解气浓度变化易发生爆炸等安全问题。
3、危废盐的填埋处置,由于废盐水溶性高,含有毒有害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对填埋场污水系统造成致命冲击,需要按照国家危废处置规范进行稳定固化后深度填埋。该方法技术难度(防渗、防水、防漏等)大、占地大、投资成本高,有因地质灾害等因素造成二次环境危害的风险。
综上所述,目前尚未有一种能够成功处理工业废盐的有效方法,使之处理资源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尚未有一种废盐资源化的有效处理方法,从而提供一种回收锌的方法。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回收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锌废盐加入温水溶液充分混合或溶解,获得固液混合溶液;
对所述固液混合溶液进行固液分离,获得不可溶的固体和含锌废盐溶液;
将所述含锌废盐溶液加入到150-250g/L的NaOH溶液中,调节pH值为3.0-6.0,使非锌金属氢氧化物和少量氢氧化锌沉淀下来,固液分离,得到非锌金属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锌混合滤渣及含锌滤液,所述混合滤渣用盐酸溶解后再循环至所述含锌废盐溶液中;
在所述含锌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值为7.0-8.0,使含锌滤液中的锌以氢氧化锌的形式沉淀下来,固液分离,得到第一氢氧化锌滤渣及第一滤液;
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滤液中继续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值为8.5-9.0,使第一滤液中的少量锌继续以氢氧化锌的形式沉淀下来,固液分离,得到第二氢氧化锌滤渣和第二滤液,所述第二滤液中的锌含量已满足排放要求;
将所述第一氢氧化锌滤渣和第二氢氧化锌滤渣用盐酸溶解后进行电解,电解的电流密度为900-1100A/m2、温度为80-95℃、电压为3-5V,使锌电沉积在阴极上并剩下残液;以及
将至少部分所述残液再循环至所述含锌废盐溶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国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国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48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