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塑性成形用650℃高温钛合金薄板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2904.3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0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江;陈志勇;刘建荣;朱绍祥;吴汐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14/00 | 分类号: | C22C14/00;C22F1/18;B21B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性 成形 650 高温 钛合金 薄板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塑性成形用650℃高温钛合金薄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热轧加工,获得超塑性性能优异的650℃钛合金薄板。制备步骤为:(1)将650℃钛合金铸锭加热后开坯锻造,获得钛合金轧制用板坯;(2)将获得的板坯涂覆涂层并加热后,在轧机上进行开坯轧制;(3)将板材坯料加热后进行第二次轧制;(4)将板材坯料在为β相变点之上热处理后快速水淬冷却;(5)将板材坯料加热后进行第三次热轧;(6)将板材坯料加热后进行第四次换向热轧;(7)将所得坯料进行组焊,获得包覆叠轧包;(8)将叠轧包加热后热轧,获得半成品板材;(9)对半成品板材进行蠕变矫型,退火,酸、碱洗后,获得0.8~2.0mm厚度的650℃钛合金薄板成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钛合金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塑性成形用650℃高温钛合金薄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温钛合金以比强度高、耐高温、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等特点,大量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航天飞行器的高温部件。国内外现有成熟应用的高温钛合金最高使用温度为600℃,但关于长时服役温度为650℃的高温钛合金国外报道很少。随着邻近空间飞行器飞行速度和航空发动机使用温度的不断提高,要求合金具有良好的室温拉伸、高温拉伸和蠕变等综合力学性能,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超塑性成形性能。
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3934301B的发明专利中,提供了一种超塑性成形用TC4钛合金板材的加工方法,解决了1.2mm~4mm厚TC4超塑性板材的横纵向组织等轴化、均匀化问题,但对于获得的TC4超塑性板材的超塑性成形温度和超塑性延伸率未关注。
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3785684B的发明专利中,提供了一种超塑性成形用TA15板材的加工方法,解决了0.6mm~2.5mm厚TA15钛合金超塑性成形用板材的晶粒细化和超塑性延伸率等要求,但对细晶板材的高温拉伸性能未关注。
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4018027B的发明专利中,提供了一种耐热钛合金及其加工制造方法和应用,提出了该650℃耐热高温钛合金成分设计、冶炼和合金精锻棒材的加工制造方法,但对该合金板材的热加工和制备方法未提及。
由于650℃钛合金具有更高的热强性,因而导致其高温变形能力较TC4和TA15钛合金板材弱,通常需要在较高的超塑性成形温度(不低于950℃)下成形。同时,相同的成形参数下,650℃钛合金板材的超塑性成形能力较TC4和TA15板材差,一般在200%以下,无法达到零件制造对超塑性延伸率大于400%的工艺性能需求。因此,亟待研发一种超塑性成形性能优异的细晶650℃钛合金薄板的制备方法,满足薄壁零件制备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650℃高温钛合金超塑性板材制备技术空白,提供一种超塑性成形用650℃高温钛合金薄板的制备方法,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塑性成形延伸率不小于400%的650℃高温钛合金板材,该板材具有较高的650℃高温瞬时拉伸强度,以及良好的短时高温持久性能,其高温短时(60min)使用温度可达650℃~75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塑性成形用650℃高温钛合金薄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钛合金铸锭在温度为1100℃~1200℃的加热炉中保温200min~240min,在锻造机上进行板坯锻造,终锻温度不低于1000℃,得到轧制用板坯。
步骤二,将所得板坯在温度1050℃~1100℃的加热炉中保温100min~150min,在轧机上进行开坯轧制,得到30~40mm厚度的的板坯,步骤二的总变形量为60%~80%;
步骤三,将板坯在温度990℃~1010℃的加热炉中保温60~90min,轧制得到12~15mm厚度的的坯料,步骤三中轧制的总变形量不小于60%;
步骤四,将所得半成品坯料剪切后,在温度为β相变点之上40℃的加热炉中保温60~90min,在水槽中水淬至10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29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细晶雾化铜合金粉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腐蚀散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