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治便秘的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8802.0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7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尚尔鑫;肖平;钱大玮;段金廒;倪赛佳;刘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21 | 分类号: | A23L33/21;A23L33/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膳食纤维 荷梗 便秘 制备 生物活性分析 加工废弃物 持水能力 品质特性 酸碱试剂 提取分离 亚硝酸根 还原铁 酶结合 提取法 醇沉 防治 酶解 排便 吸附 离子 过滤 开发 研究 | ||
1.一种具有防治便秘的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干燥的荷梗,粉碎,过筛,按1:8~1:12的重量比例加蒸馏水混匀,并按200:1~100:1的重量比加入第一种酶,在55℃~65℃下水解2-3h,用酸调节pH至4.5-5.5,升高温度至45-55℃,再按200:1~100:1的重量比加入第二种酶,按20:1~10:1的重量比加入第三种酶,混合均匀,50℃~60℃酶解2-4h;
(2)取步骤(1)的酶解液,加碱调至中性,然后将温度降至常温,得酶解原料;
(3)取步骤(2)的酶解原料在70-90℃下灭酶,用双层滤布过滤;
(4)取步骤(3)滤液,离心;
(5)取步骤(4)的离心上清液加3-4倍的乙醇,静置2-3h,离心,取沉淀物,烘干得到可溶性膳食纤维;
(6)取步骤(4)离心后的滤渣,水洗至中性,烘干,得不可溶膳食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治便秘的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第一种酶为α-淀粉酶,酸为体积浓度5%~10%柠檬酸,第二种酶为果胶酶,第三种酶为纤维素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治便秘的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碱为质量浓度5%~15%的碳酸氢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治便秘的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离心方式为3000-8000rpm/min,离心5-15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治便秘的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和(6)中的烘干温度为45-6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治便秘的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膳食纤维的淀粉含量为37.87~45.50mg/g;持水能力为5.03~5.20g/g;亚硝酸根的吸附能力为0.98~2.99mg/g;金属螯合力为98%-99%。
7.一种具有防治便秘的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取莲的固体废弃物荷梗1kg,粉碎,过40目筛,按1:10的重量比例加蒸馏水混匀,按200:1的重量比加α-淀粉酶,在60℃下水解2h,用体积浓度5%的柠檬酸调节pH至5.0,升高温度至50℃,再按200:1的重量比加入0.5%果胶酶,再按12.5:1的重量比加入纤维素酶,混合均匀,55℃下酶解3h;
(2)取步骤(1)的酶解液,加质量浓度9%的碳酸氢钠溶液调至中性,然后将温度降至常温,得酶解原料;
(3)取步骤(2)的酶解原料浆液在85℃下灭酶,用双层滤布过滤;
(4)取步骤(3)的滤液,进行离心;
(5)取步骤(4)中离心上清液加4倍95%的乙醇,静置2h,离心,60℃下烘干得到可溶性膳食纤维;
(6)取步骤(4)中的离心滤渣,水洗至中性,60℃下烘干,得不可溶膳食纤维。
8.一种具有防治便秘的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取莲的固体废弃物荷梗1kg,粉碎,过40目筛,按1:12的重量比例加蒸馏水混匀,100:1的重量比加α-淀粉酶,在60℃下水解2h,用体积浓度5%的柠檬酸调节pH至5.0,升高温度至50℃,再按100:1的重量比加入0.5%果胶酶,按25:1的重量比加入纤维素酶,混合均匀,55℃下酶解3h;
(2)取步骤(1)的酶解液,加质量浓度9%的碳酸氢钠溶液调至中性,温度降至常温,得酶解原料;
(3)取步骤(2)的酶解原料浆液在85℃下灭酶,用双层滤布过滤;
(4)取步骤(3)的滤液,进行离心;
(5)取步骤(4)中离心上清液加4倍95%的乙醇,静置2h,离心,60℃下烘干得到可溶性膳食纤维;
(6)取步骤(4)中离心的滤渣,水洗至中性,60℃下烘干,得不可溶膳食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88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