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滑模无拉杆整体通涵墙身浇筑模板台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95987.X | 申请日: | 2019-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6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徐博;谭强;肖尧;吴成刚;庹大美;刘向阳;甘才华;秦曙光;胡栾乔;刘新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02D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饶富春 |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滑模无 拉杆 整体 通涵墙身 浇筑 模板 台车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滑模无拉杆整体通涵墙身浇筑模板台车,模板台车包括台车和位于台车两侧对称分布的模板,模板包括外模、内模和端模,所述外模和内模之间设有第一拉杆,台车包括行走装置、加固装置、支撑装置、提升装置。本发明电动无拉杆模板台车的模板系统拼装一次成型、循环使用、周转便捷,该模板台车作业时人工投入少、施工效率高,而且外观质量好、安全系数高,大大减少了钢管支架的搭设量,安全标准化更高,施工进度更可达到一天一循环;本发明电动无拉杆模板台车有效避免了传统设备施工涵洞导致的墙身拉杆孔渗水的问题,解决了模板拼缝明显、施工错台、混凝土色差等质量缺陷,保证了涵洞墙身大面的平整度及工程实体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涵墙身浇筑模板台车,具体是电动滑模无拉杆整体通涵墙身浇筑模板台车。
背景技术
通涵现浇墙身的工程量较大,利用常规钢管支架与平面模板组合方式进行墙身施工,施工速度缓慢,墙身的纵横向接缝多、错台大,严重影响涵洞外观,不可避免的存在拉杆孔周边不密实、露砂及拉杆孔渗漏水现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对出现的错台进行打磨、拉杆孔的堵塞、拉杆孔的防水及墙身后面涂刷防水沥青涂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滑模无拉杆整体通涵墙身浇筑模板台车,台车通过提升装置对外模和内模进行吊装固定,提升装置通过电动葫芦的挂钩套装在加强梁上,在外模和内模之间添加端模,首次浇筑时使用两个端模,后续浇筑使用一个,另一端使用上次浇筑的墙体为基准,通过第一拉杆对于外模和内模进行固定,通过螺杆对端模进行固定,通过第一拉杆和端模的宽度对浇筑墙体的厚度进行调节,固定后台车释放对外模和内模的吊装,台车通过支撑装置对内模进行支撑,支撑装置的液压缸的伸缩,调节浇注墙体之间的宽度,浇筑结束后,进行脱模,使用台车对模板进行吊装转运,依次类推对下段墙体进行浇筑;本发明电动无拉杆模板台车的模板系统拼装一次成型、循环使用、周转便捷,该模板台车作业时人工投入少、施工效率高,而且外观质量好、安全系数高,大大减少了钢管支架的搭设量,安全标准化更高,施工进度更可达到一天一循环,且在模板移动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其余起吊设备,仅在端模安装时少量使用吊车,燃油燃烧少,对环境污染小,符合当下节能环保的行业需求;电动无拉杆模板台车有效避免了传统设备施工涵洞导致的墙身拉杆孔渗水的问题,解决了模板拼缝明显、施工错台、混凝土色差等质量缺陷,保证了涵洞墙身大面的平整度及工程实体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动滑模无拉杆整体通涵墙身浇筑模板台车,模板台车包括台车和位于台车两侧对称分布的模板,模板包括外模、内模和端模,所述外模和内模之间设有第一拉杆,台车包括行走装置、加固装置、支撑装置、提升装置。
所述台车包括支撑主体,行走装置包括滚轮,滚轮下方铺设有导轨,行走装置放置板上设有驱动电机和变速器。
所述加固装置包括旋转支撑,旋转支撑包括旋转柱,旋转柱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块,另一端设有延伸杆,延伸杆上设有第六螺纹孔。
所述旋转支撑设有加固支撑件,加固支撑件包括第二转动丝杆,第二转动丝杆的一端设有加固支撑块,另一端设有第二把收。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位于支撑装置放置台上的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动件连接有支撑接触块。
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位于电动葫芦滑轨上滑动的电动葫芦。
所述台车上设有旋转工作踏台,旋转工作踏台包括踏台主体,踏台主体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方形孔,第一方形孔内设有固定轴,旋转工作踏台通过固定轴位于第二旋转套内转动,旋转工作踏台上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二方形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59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