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PR纳米抗菌管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4736.X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5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牟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喏工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2 | 分类号: | F16L9/12;F16L59/02;F16L59/08;F16L58/18;F16L55/24;C02F1/50;B29D23/00;B29K23/00;B29K10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地址: | 215628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pr 纳米 抗菌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PR纳米抗菌管及其生产工艺,涉及管材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壁设有PPR抗菌层;所述管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聚菌件,管体的另一端与带有聚菌件的一端配合;管体中同轴设有往复丝杆,往复丝杆上连接有桨叶,桨叶远离往复丝杆的一端抵接管体内壁,往复丝杆与桨叶表面设有PPR抗菌层;所述聚菌件内部呈蜂窝状结构,聚菌件的表面设有聚菌层,聚菌层包括生物降解膜和覆盖在生物降解膜外表面的灭菌层,灭菌层中包含有纳米银微粒。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抗菌管内壁滋生细菌后容易发粘并在水流冲击下以团状进入水中影响水质的问题,通过设计新型管材结构和组分,提高管材的长期抗菌能力,长时间保持通水的高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PPR纳米抗菌管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PPR塑料管道由无毒、耐压、质量较轻的无规共聚聚丙烯材料制备而成。它主要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冷热水管系统、采暖系统、饮用水系统等。PPR管道的内壁光滑,使用寿命长,耐腐蚀性能优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自来水、直饮水最终都会经过PP-R给水管材后进入到用户的正常使用流程。由于PP-R给水管材在安装后不会轻易更换,所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内管壁上很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772906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PPR抗菌纳米管,包括PPR复合管道和固定在所述PPR复合管道内壁上的扰动构件;所述扰动构件沿水流的方向设置;所述PPR复合管道包括抗氧化层、PPR 层、铝层和抗菌涂层;所述铝层包裹在所述抗菌涂层的外侧;所述PPR层包裹在所述铝层的外侧;所述抗氧化层包裹在所述PPR层的外侧。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扰动构件和复合层结构,使得杀菌更彻底,杀菌效果好。但该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不足,远离扰动部件的部位细菌依然容易滋生并聚集形成粘膜,使用一段时间后抗菌效果降低但不便于清理更换。
申请公布号为CN10925332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抗菌自清洁PPR管材,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材料配比制成:无规共聚聚丙烯88-90份、聚烯烃弹性体6-8份、纳米二氧化硅负载纳米银抗菌剂2- 4份。该发明能够使附着在内表面上的污垢逐渐脱离,实现自清洁并持久保持抗菌效果。但该发明申请存在以下不足,污垢逐渐脱离,使得在此过程中水中含有较多的污垢,影响水的质量。
综上,亟需设计一种能够自清洁并便于更换维护的PPR抗菌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PR纳米抗菌管,具有良好抗菌效果的同时便于集中清理维护,提高水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PR纳米抗菌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壁设有PPR抗菌层;所述管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聚菌件,管体的另一端与带有聚菌件的一端配合;管体中同轴设有往复丝杆,往复丝杆上连接有桨叶,桨叶远离往复丝杆的一端抵接管体内壁,往复丝杆与桨叶表面设有PPR抗菌层;所述聚菌件内部呈蜂窝状结构,聚菌件的表面设有聚菌层,聚菌层包括生物降解层和覆盖在生物降解层外表面的灭菌层,灭菌层中包含有纳米银微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沿着管体轴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流动时,水流带动桨叶旋转,桨叶端部对管体内壁进行刮除清理,使得微生物不易聚集滋生;桨叶在往复丝杆上转动时会沿着往复丝杆的轴向移动,使得桨叶端部能够移动一段距离继续刮除管体内壁上的微生物。当桨叶移动到往复丝杆的一端后沿着往复丝杆反向移动,从而能够在水流的动力下对管体内壁反复清理。往复丝杆和桨叶的表面设置PPR抗菌层,能够防止微生物在往复丝杆和桨叶表面聚集滋生影响桨叶的移动。
水中的微生物经过蜂窝结构的聚菌件时,会对生物降解层进行分解,当微生物遇到含有纳米银微粒的灭菌层时被灭杀,使得失活的微生物积留在蜂窝结构的聚菌件内,提高水体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喏工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爱喏工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47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高压的穿壁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塑玻管连接电熔管件及连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