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管道热熔对接接头超声相控阵检测扫查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6643.2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5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施建峰;姚日雾;秦胤康;郑津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06 | 分类号: | G01N29/06;G01N29/2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查 超声相控阵检测 检测 延迟 热熔对接 塑料管道 焦点 聚焦 长度计算 过程参数 检测区域 检测主机 接头检测 缺陷成像 热熔接头 设置检测 输入检测 移动探头 灵敏度 全覆盖 智能化 卷边 分辨 主机 自动化 测量 重复 | ||
本发明涉及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塑料管道热熔对接接头超声相控阵检测扫查方式。包括:测量热熔接头单个卷边的宽度,将其作为扫查长度输入检测主机,然后在检测主机上设置检测参数;计算固定深度间距扫查或固定角度间距扫查的延迟法则,使焦点全部位于对接检测平面:聚焦长度计算;扫查角度和延迟法则计算;改变扫查线焦点深度,重复扫查角度和计算,直至焦点深度大于扫查结束深度,扫查延迟法则;检测缺陷成像。本发明可实现检测区域的全覆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力。在实际检测时仅移动探头便可实现接头检测,不必多次调整聚焦深度。扫查过程参数设置便捷,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便于检测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管道热熔对接接头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塑料管道热熔对接接头超声相控阵检测扫查方式。
背景技术
较传统金属管道,塑料管道具有耐腐蚀、抗震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在燃气、给排水等领域已有数十年的使用经验,近年来开始应用于核电站厂用水输送系统等场合,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塑料管道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热熔连接和电熔连接,热熔连接不需要外加附件,成本较低,对于大管径管道连接适用性强,目前我国DN90以上塑料管道大多采用热熔对接焊接。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环境、焊接工艺和人员操作等因素,在热熔对接接头处容易形成缺陷,影响管道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借助无损检测手段识别接头内部缺陷。在诸多无损检测手段中,超声相控阵检测具有便捷、直观、安全等优点,是塑料管道无损检测的首选方法。
典型的超声相控阵检测仪包括检测主机和相控阵探头,相控阵探头由多个阵元组成,每个阵元均可独立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检测主机可根据聚焦位置计算延迟法则实现声束聚焦,使聚焦位置声能更强,缺陷反射回波强度也就更高。检测主机通过改变焦点位置或激活孔径移动聚焦声束,实现对结构的扫查,获得多条扫查线信号后,可依据扫查线的位置关系进行成像,使缺陷可视化。通用的扫查方式有线性扫查和扇形扫查,被广泛地应用于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中。
在热熔对接焊接时,塑料管道接头处会有卷边产生,焊缝区位于卷边下方。由于卷边的限制,无法直接使用线性扫查检测塑料管道热熔对接接头,需采用扇形扫查。如图1所示,扇形扫查聚焦半径固定,即各扫查线焦点位置与探头中心的距离相同,据此可计算出扇形扫查所需的延迟法则,激励相控阵发射超声波,实现对热熔接头的扇形扫查。扇形扫查虽然可以使声束覆盖检测平面,但由于聚焦半径固定,扫查线焦点无法全部位于热熔对接检测平面,从而无法使检测灵敏度和分辨力最佳。
考虑热熔对接接头的结构特点和超声相控阵检测的便捷性,本发明提出一种塑料管道热熔对接接头超声相控阵检测扫查方式,根据热熔接头对接平面与探头中心的位置关系计算延迟法则,使扫查线焦点全部位于检测平面上,如图2所示。本发明可使超声波在接头对接平面聚焦,提高检测位置声能,进而提高塑料管道热熔对接接头超声相控阵检测的灵敏度、分辨力和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塑料管道热熔对接接头超声相控阵检测扫查方式。
为解决面临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塑料管道热熔对接接头超声相控阵检测扫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接头检测准备
选择扫查频率与塑料管道厚度相匹配的相控阵探头,将其与超声相控阵检测主机连接;在接头卷边附近涂覆耦合剂,然后安放相控阵探头;
(2)测量热熔接头单个卷边的宽度,将其作为扫查长度输入检测主机,然后在检测主机上设置检测参数;
(3)计算固定深度间距扫查延迟法则,使焦点全部位于对接检测平面:
(3.1)聚焦长度计算
根据扫查长度和探头参数,计算出聚焦长度,即对接平面与探头中心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6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