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冲蚀芯管阀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84655.1 | 申请日: | 2019-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4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 发明(设计)人: | 卢星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星霖 |
| 主分类号: | F16K3/02 | 分类号: | F16K3/02;F16K3/314;F16K31/62;F16K3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袖管 防冲蚀 输出段 输入段 阀芯管 阀体 阀体内腔 环形内壁 流通孔 隔层 芯管 轴向往复移动 径向流通孔 阀门关闭 阀门开启 贯通内腔 径向孔道 势能作用 轴向相邻 固定件 结合部 零泄漏 同轴向 轴孔式 阀本 伸入 轴向 密封 两边 封闭 贯穿 配合 维护 | ||
本发明的防冲蚀芯管阀,阀芯管为固定件同轴向贯穿于阀体的袖管Ⅰ、阀体内腔、以及阀体的袖管Ⅱ;阀芯管中部有轴向隔层,隔层的轴向相邻两边分别是输入段和输出段的径向流通孔;输入段的外径大于输出段的外径,输入段与袖管Ⅰ和输出段与袖管Ⅱ为轴孔式配合至少一个结合部设置密封;袖管Ⅰ和袖管Ⅱ的至少一个袖管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的一端,防冲蚀套伸入阀体内腔,阀门开启时,防冲蚀套的径向孔道与输入段和输出段的至少一段的流通孔相对应并贯通内腔,阀门关闭时,防冲蚀套的环形内壁封闭输入段和输出段的至少一段的流通孔;在两个方向势能作用下,阀体相对于阀芯管作轴向往复移动。防冲蚀,零泄漏,安全可靠,减免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防冲蚀芯管阀属于阀门领域,是本人原创性发明芯管阀(专利申请号201810267863.3)母系列中一个分支系列;涉及压力启闭阀、安全阀、止回阀、针孔减压阀、启闭阀、排放阀。
采用防冲蚀套,其性能优势可以做到安全可靠,零泄漏,免维护,长寿命;比本人先前申请的二元结构芯管阀(201810271335.5)的阀体结构更简单,流阻更小,更便于制造,更节约成本,更合理。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阀门的密封副,容易受到高压介质和颗粒介质的冲蚀,影响密封性、安全性、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冲蚀芯管阀,避免介质对密封副冲蚀和磨蚀,满足苛刻工况的生产、节能和安全的需要。
防冲蚀芯管阀的主要技术特征是:所述阀芯管为固定件同轴向贯穿于阀体的袖管Ⅰ、阀体内腔、以及阀体的袖管Ⅱ;阀芯管中部有轴向隔层,隔层由内核和内核径向辐射的阀芯管的中间管段构成;隔层的轴向相邻两边分别是输入段和输出段的至少一个径向流通孔;环绕隔层的环形阀芯与袖管Ⅱ喉部的环形阀座构成密封副;输入段的外径大于输出段的外径,输入段与袖管Ⅰ和输出段与袖管Ⅱ为轴孔式配合至少一个结合部设置密封;袖管Ⅰ和袖管Ⅱ的至少一个袖管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的一端,防冲蚀套伸入阀体内腔,阀门开启时,防冲蚀套的径向孔道与输入段和输出段的至少一段的流通孔相对应并贯通内腔,阀门关闭时,防冲蚀套的环形内壁封闭输入段和输出段的至少一段的流通孔;在两个方向势能的作用下,阀体相对于阀芯管作轴向往复移动。
所述袖管Ⅰ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的一端并构成袖管Ⅰ的一部分,防冲蚀套的另一端伸入阀体内腔,阀门开启时,防冲蚀套的径向孔道与输入段的流通孔相对应并贯通内腔。
所述袖管Ⅱ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的一端并构成袖管Ⅱ的一部分,防冲蚀套的另一端伸入阀体内腔,阀门开启时,防冲蚀套的径向孔道与输出段的流通孔相对应并贯通内腔。
所述袖管Ⅰ和袖管Ⅱ的环形内壁各包裹防冲蚀套的一端并分别构成袖管Ⅰ和袖管Ⅱ的一部分,防冲蚀套中部位于阀体内腔,阀门开启时,防冲蚀套的径向孔道分别与输入段和输出段的流通孔相对应并贯通内腔。
在所述输入段的端部与袖管Ⅰ的端部之间轴向设置推杆电机。
所述输入段与袖管Ⅰ和输出段与袖管Ⅱ的结合部均设置波纹管密封件,输入段和输出段的至少有一段的环壁设置径向止逆装置,同时,它们分别可以将波纹管密封件内腔的压力排入输入段内腔和输出段内腔。
所述阀体集三位一体,内腔是流通通道,防冲蚀套是密封副的保护装置,环形阀座是轴向移动的启闭件。
所述防冲蚀套孔道的径向宽度可以大于相对应的流通孔的径向宽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防冲蚀芯管阀的积极效果在于:
1、可靠性强;
2、安全性强;
3、零泄漏;
4、免维护;
5、长寿命;
6、自力驱动和远程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星霖,未经卢星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46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