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抗汽蚀性能诱导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80981.5 | 申请日: | 2019-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2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廷;许开富;严俊峰;任众;罗鹏;朱东华;贾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44;F04D29/66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尧 |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叶栅 驱动轴 静止 叶栅叶片 诱导轮 壳体 叶轮 汽蚀性能 高抗 航空航天飞行器 推进剂供应系统 螺旋方向相反 中空筒状结构 抗汽蚀性能 杆状结构 固定不动 环状结构 壳体内部 螺旋方向 螺旋设置 螺旋条状 叶轮叶片 轴线位置 轴向水平 高转速 内侧壁 内壁 贴附 外壁 | ||
一种高抗汽蚀性能诱导轮,涉及航空航天飞行器推进剂供应系统领域;包括叶轮、静止叶栅、壳体和驱动轴;其中,壳体为中空筒状结构;静止叶栅为环状结构;静止叶栅贴附在壳体的内壁;驱动轴为轴向水平放置在壳体内部的杆状结构;且驱动轴位于壳体的轴线位置;叶轮套装在驱动轴的外壁;在驱动轴的带动下,叶轮在静止叶栅中旋转;且静止叶栅固定不动;静止叶栅包括基座和2n个叶栅叶片;叶栅叶片为螺旋条状结构;叶栅叶片沿基座内侧壁螺旋设置;叶栅叶片的螺旋方向与叶轮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本发明明显提高了诱导轮设计工况的抗汽蚀性能,并可以拓宽诱导轮高抗汽蚀性能的工况范围,特别适合于高转速、宽流量工作范围的应用场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空航天飞行器推进剂供应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抗汽蚀性能诱导轮。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飞行器需要在远离地面的高空或太空工作,受飞行器空间尺寸和结构质量的约束,推进剂供应系统的结构尺寸和质量受到严格限制。为了尽量减小结构尺寸和质量,推进剂泵的转速越来越高,而为了减轻贮箱增压系统的质量和规模,推进剂贮箱的压力越来越低。推进剂泵高转速和低入口压力的特点,要求泵具有非常高的抗汽蚀性能。
通常采用在离心轮前增设诱导轮的方法提高泵的抗汽蚀性能,但提高幅度有限,而且在偏离设计点较远的工况,受限于诱导轮自身的抗汽蚀性能,推进剂泵抗汽蚀性能仍然不满足低入口压力下正常工作的要求。
通常采用在主泵前增压预压泵的方式提高泵组的抗汽蚀性能,主燃油泵前增加一个低转速叶片式泵或者射流泵作为预增压泵,提高主泵入口压力,预增压泵可以在低的入口压力下正常工作。但这种预增压泵需要额外增设驱动机构或者高压源,大幅增加了系统的结构尺寸和重量,并且降低了系统效率,使得系统复杂化,在空间尺寸紧张的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抗汽蚀性能诱导轮,明显提高了诱导轮设计工况的抗汽蚀性能,并可以拓宽诱导轮高抗汽蚀性能的工况范围,特别适合于高转速、宽流量工作范围的应用场合。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高抗汽蚀性能诱导轮,包括叶轮、静止叶栅、壳体和驱动轴;其中,壳体为中空筒状结构;静止叶栅为环状结构;静止叶栅贴附在壳体的内壁;驱动轴为轴向水平放置在壳体内部的杆状结构;且驱动轴位于壳体的轴线位置;叶轮套装在驱动轴的外壁;在驱动轴的带动下,叶轮在静止叶栅中旋转;且静止叶栅固定不动。
在上述的一种高抗汽蚀性能诱导轮,所述静止叶栅包括基座和2n个叶栅叶片;其中,基座为中空筒状结构;基座的外壁固定贴附在壳体的内壁上;2n个叶栅叶片中的n个叶栅叶片沿轴向均匀固定安装在基座的顶部;另外n个叶栅叶片沿轴向均匀固定安装在基座的底部;且基座顶部的n个叶栅叶片与基座底部的n个叶栅叶片交错对应布置;n为正整数。
在上述的一种高抗汽蚀性能诱导轮,所述叶栅叶片为螺旋条状结构;叶栅叶片沿基座内侧壁螺旋设置;所述叶轮的外壁设置有m个叶轮叶片;m为正整数;2n>m。
在上述的一种高抗汽蚀性能诱导轮,所述m个叶轮叶片的平均螺距为S1;基座顶部n个叶栅叶片的螺距与基座底部n个叶栅叶片的螺距相同,均为S2;S1为正数;S2为正数;且S2<S1。
在上述的一种高抗汽蚀性能诱导轮,所述叶栅叶片的螺旋方向与叶轮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
在上述的一种高抗汽蚀性能诱导轮,叶轮叶片的径向高度为h1;叶栅叶片的径向高度为h2;h1为正数;h2为正数;且h2为h1的0.05-0.3倍。
在上述的一种高抗汽蚀性能诱导轮,所述叶轮叶片外侧壁与叶栅叶片内侧壁的最小间距为h;h为h1的0.0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09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