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起动机齿轮预啮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79840.1 | 申请日: | 2019-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9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何仁;唐彦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2N15/02 | 分类号: | F02N15/02;F02N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起动机 齿轮 啮合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起动机齿轮预啮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预啮合系统由起动机、齿轮预啮合装置、输出齿轮和液压油路组成,齿轮预啮合装置安装于起动机和输出齿轮之间,由叶片、螺杆、工作腔、平键和工作腔隔板组成,工作腔隔板、叶片、输出齿轮从左到右依次固连于螺杆上,工作腔被工作腔隔板分为左右两部分,工作腔的进油口与液压油路连通。本发明通过齿轮预啮合装置,能够最大可能消除顶齿现象,保证起动机输出齿轮与发动机飞轮齿圈柔性啮合,延长输出齿轮与飞轮齿圈的使用寿命,减小起动机对发动机飞轮齿圈的冲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汽车起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起动机齿轮预啮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启动过程中,点火开关拨至启动档,电磁开关拉动拨叉推动齿轮前进,当起动机输出齿轮的齿牙恰好对准发动机飞轮齿圈的齿槽时,输出齿轮便与飞轮齿圈顺利啮合;如果起动机输出齿轮的齿牙没有对准飞轮齿圈的齿槽时,则发生顶齿现象,此时电磁开关继续推动前进,并拉动拨叉上的扭力弹簧,使输出齿轮对飞轮齿圈产生压力,将输出齿轮压入飞轮齿圈的齿槽。若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输出齿轮与飞轮齿圈在频繁的应力接触下容易造成齿面点蚀、齿面胶合等现象,减少齿轮与飞轮齿圈的使用寿命,且由于刚性接触,存在应力突变,不利于汽车的平稳启动。
已有的齿轮预啮合方法,如中国发明专利(CN2270647Y)公开了“一种齿轮预啮合装置”,预啮合装置由壳体、输入齿轮、输入轴、超越离合器、输出轴、输出齿轮、活塞及复位弹簧构成,压力流体推动活塞移动,带动输出轴与输出齿轮同步伸出与大齿圈啮合,如遇两轮齿相抵,输出齿轮可相对输出轴后退一段距离,并在非自锁螺旋花键作用下转动一个角度,以确保正确地进入啮合。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该方法完成齿轮啮合后,起动机再工作,起动速度较慢;其次,该装置动力传递部分通过一系列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传动,结构复杂,且增加了起动机起动的负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起动机齿轮预啮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此系统能够使汽车启动时起动机输出齿轮与发动机飞轮齿圈预啮合,减小起动机对发动机飞轮齿圈的冲击。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一种汽车起动机齿轮预啮合系统,包括起动机、齿轮预啮合装置、输出齿轮和液压油路,所述齿轮预啮合装置安装于起动机和输出齿轮之间,齿轮预啮合装置还与液压油路连通;所述齿轮预啮合装置包括螺杆,起动机的输出轴紧靠螺杆的一端,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工作腔之后与输出齿轮固连;所述工作腔内部的螺杆上从左到右依次固连有工作腔隔板和叶片;所述工作腔的进油口与液压油路连通,所述液压油路包括与进油口相连的液压泵,液压泵还与液压油缸相连,且液压泵与进油口之间设有单向阀,液压泵与液压油缸之间设有并联的压力开关和行程位移开关;所述工作腔下端设有出油口,出油口与储油箱相连;紧靠输出轴一端的螺杆上设有键槽,键槽内设有平键,平键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可顶入输出轴内表面的键槽内;所述叶片沿螺杆径向均布,叶片的数量为6或8或10或12;,所述进油口位于叶片上方,且与叶片处于径向偏置。
一种汽车起动机齿轮预啮合系统的控制方法,点火开关拨至启动档后,若输出齿轮与飞轮齿圈发生顶齿现象,液压油路在压力开关的作用下开启,预啮合装置启动,在液压油的冲击下叶片开始旋转,带动螺杆旋转完成齿轮啮合;平键顶入输出轴内表面的键槽,起动机输出轴与螺杆的固联,传递起动机的转矩;在若未发生顶齿现象,液压油路在行程位移开关的作用下开启,平键顶入输出轴内表面的键槽,起动机输出轴与螺杆的固联,传递起动机的转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预啮合装置采用液压元件,通过行程位移开关与压力开关协同控制液压油路的开启;在液压油路开启后,若输出齿轮与发动机飞轮齿圈未啮合,则通过液压油冲击叶片,继而带动螺杆旋转的形式,来完成螺杆末端固联的输出齿轮与飞轮齿圈的啮合。相比机械结构,本发明冲击小,能够实现输出齿轮与飞轮齿圈的柔性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98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