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汽车控制臂的锻造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76914.6 | 申请日: | 2019-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6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孝 |
| 主分类号: | B21K27/00 | 分类号: | B21K27/00;B21J9/02;B21J13/14;B21J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汽车 控制臂 锻造成型装置 输送单元 下模座 成型工艺 顶出单元 锻造成型 上冲模 底板 摆动单元 气缸带动 人工手动 支撑气囊 输出 控制器 底座 顶出 放入 气缸 成型 锻造 | ||
1.一种铝合金汽车控制臂的锻造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顶板(11)、底座(2)、上冲模(12)、下模座(13)、一号气缸(14)、支撑气囊(15)、摆动单元(3)、输送单元(4)、顶出单元(5)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成形装置的工作;所述底座(2)通过支撑气囊(15)安装在底板(1)上,且底座(2)中部开设有一号槽;所述下模座(13)固定安装在一号槽内,且下模座(13)和底座(2)间均匀开设有一组连通的一号孔;所述顶出单元(5)位于一号孔处,顶出单元(5)用于将成形后的铝合金汽车控制臂顶出;所述一号气缸(14)的数量为二,两一号气缸(14)一端固连在顶板(11)上,另一端与上冲模(12)固连,初始状态下,上冲模(12)位于下模座(13)的正上方;所述输送单元(4)分别位于底座(2)的两侧,输送单元(4)用于铝合金汽车控制臂的输进和输出;所述摆动单元(3)的数量为四,摆动单元(3)分别安装在底座(2)的四端,摆动单元(3)包括支柱(31)、转动盘(32)、凸块(33)、滑环块(34)、转轮、一号杆(35)和二号杆(36);所述支柱(31)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转动盘(32)和转轮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支柱(31)上,且转轮位于转动盘(32)的后侧,位于左侧转动盘(32)中的转轴的端部与电机固连;所述凸块(33)固连在转动盘(32)上;所述滑环块(34)上设有滑道,凸块(33)位于滑道上;所述一号杆(35)一端转动安装在支柱(31)上,另一端与二号杆(36)铰接,且一号杆(35)转动安装在滑环块(34)上;所述二号杆(36)端部铰接在底座(2)上;同一水平面上两摆动单元(3)中的转轮通过一号皮带(37)传动,且一号皮带(37)绕成“8”字形;利用电机带动转动盘(32)转动,且通过凸块(33)、滑环块(34)、一号杆(35)和二号杆(36)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底座(2)左右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汽车控制臂的锻造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4)包括一号轮(41)、二号轮(42)、一号叶轮(43)和耐高温皮带(44);所述一号轮(41)和二号轮(42)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支板上,支板安装在地面上;所述一号叶轮(43)安装在一号轮(41)的转轴上,且一号叶轮(43)位于一号轮(41)的前侧;所述耐高温皮带(44)用于一号轮(41)和二号轮(42)的传动;通过将支撑气囊(15)受挤压产生的气体作用于一号叶轮(43),使得输送单元(4)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汽车控制臂的锻造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单元(5)包括二号气缸(51)、顶块(52)和吸附组件(53);所述二号气缸(51)一端固连在底板(1)上,另一端与顶块(52)固连,初始状态下,顶块(52)与底座(2)的下表面齐平;所述吸附组件(53)套设在二号气缸(51)中活塞杆的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汽车控制臂的锻造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53)包括耐高温吸盘(531)和伸缩套筒(532);所述伸缩套筒(532)套设在二号气缸(51)中活塞杆的外圈上,且伸缩套筒(532)内壁与活塞杆的外壁间存在间隙,间隙大小为10mm;所述耐高温吸盘(531)端部固连伸缩套筒(532)上,且耐高温吸盘(531)位于顶块(52)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汽车控制臂的锻造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52)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推动单元(6);所述推动单元(6)用于将成形的铝合金汽车控制臂输离下模座(13),推动单元(6)包括转动辊(61)和二号叶轮(62);所述转动辊(61)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凹槽的内壁上;所述二号叶轮(62)套设在转动辊(61)的转轴上,且二号叶轮(62)位于转动辊(61)的前侧,通过吸附组件(53)和顶出单元(5)配合产生的气体作用于二号叶轮(62),控制转动辊(61)的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孝,未经陈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691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