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神经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72166.4 | 申请日: | 2019-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7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超;许杉杉;张诺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光远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L27/40 | 分类号: | A61L27/40;A61L27/16;A61L27/18;A61L27/50;A61L27/58;D01D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东峰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修复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神经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神经修复膜包括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纤维膜以及涂敷在所述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纤维膜上的聚吡咯涂层。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溶解于溶剂中,得到电纺原液;(2)对所述电纺原液进行静电纺丝操作,得到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纤维膜;(3)在所述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纤维膜上涂覆聚吡咯,得到所述神经修复膜。所述神经修复膜对于损伤神经的修复效果优异,且可加工性强、降解速率适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外周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可致人类残疾的疾病,常常导致失去活动能力和感觉障碍。当今临床治疗已经将各种方法应用于治疗以恢复功能丧失。端对端接合可用于短神经损伤,而进行远距离神经缺损则需要神经移植以桥接横断神经。目前,神经自体移植是治疗间隙在5-10mm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标准,然而这种方法需要从身体的二级部位移除一段神经,这会导致额外的手术疼痛,以及供体部位的感觉功能丧失。此外,诸如供体资源有限,供体神经长度不足以及供体神经和受体部位之间直径不匹配等缺点限制了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用。
近几年,神经套接管为周围神经修复提供了有效的替代方案。用各种合成和天然材料制造的神经套管具有很大的潜力作为支持神经相邻末端再生的桥梁。其中,材料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质都会影响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结果。研究者们发现,一部分导电聚合物表现出优异的电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已经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然而导电聚合物的亲水性和韧性较差,通过传统技术加工会导致神经套接管的性能很差,影响后续的使用。
CN105617459A公开了一种纳米聚吡咯甲壳素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吡咯单体和引发剂滴入乳化剂水溶液中反应,加入丙酮终止反应并洗去引发剂和乳化剂,离心分离出沉淀物纳米聚吡咯;将纳米聚吡咯和壳聚糖分别溶于乙酸中制成纳米聚吡咯乙酸悬浮液和壳聚糖乙酸悬浮液,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悬浮液,注入金属模具中,冻干成形得到半固体凝胶,再与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成形,干燥即得纳米聚吡咯壳聚糖神经导管;将纳米聚吡咯壳聚糖神经导管浸入醋酐甲醇溶液中反应,再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用京尼平交联,接着用双蒸水冲洗,再脱水,干燥即得纳米聚吡咯甲壳素神经导管。得到的纳米聚吡咯甲壳素神经导管具备良好的导电性以及可控降解性,但是其柔韧性和亲水性较差,后续难以加工,且神经修复效果不佳。
CN108503768A公开了一种可降解聚氨酯在神经修复套接管,该神经修复套接管与缓释层更好的结合起来,不仅弹性好,强度高,而且缓释层中的神经生长因子或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能够用于神经小间隙套管缝合,提高神经缺损的修复,还可为神经再生长提供长期的刺激因子和营养物质;此外使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植入体内后可避免或消除炎症等副作用,能够满足生物医药的要求,且可被机体吸收或排泄,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但是该神经修复套接管的导电性能较差,不易于神经的修复。
CN109331225A公开了一种可降解复合神经导管,采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丝素蛋白、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作为神经导管的原材料,增强其在体内的降解性,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在原材料中加入聚乳酸-乙醇酸,提高神经导管的机械性能;肝素以共价结合的方式嫁接在材料基质上,达到持续释放的效果,且肝素促进轴突生长有利于神经再生质量的提高;采用零度化学交联剂EDC/NHS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使其能持续地从导管中释放,从而增强其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但是该复合神经导管的导电性能较差,不易于神经的修复。
因此,本领域亟待开发一种同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柔韧性以及电学性能的神经套管,使所述神经套管具有突出的损伤神经修复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神经修复膜同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柔韧性以及电学性能,从而提高了损伤神经的修复效果和神经修复膜的可加工性,且降解速度适宜。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光远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光远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21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造血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神经导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