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被动与主动结合式建筑节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61521.8 | 申请日: | 2019-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5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 发明(设计)人: | 赖涵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涵宜 |
| 主分类号: | F24D15/00 | 分类号: | F24D15/00;F24D19/00;F28D20/02;E04B1/343 |
| 代理公司: | 32344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童强 |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蓄热 通风 蓄热 取暖 建筑节能 结合式 舒适性 换热 抗震性 保温效果 并联布置 换热性能 通风散热 组件结构 持续性 出气管 进气管 前玻璃 散热 弹簧 拆卸 柔和 室内 保证 玻璃 交换 | ||
本发明公开了被动与主动结合式建筑节能装置,本发明采用多个并联布置的取暖单元,并利用各个取暖单元的均匀通风散热,通过设置在室内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实现对相变蓄热内的热量进行均匀缓慢的换热,保证取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提高舒适性;本发明的相变蓄热直接与空气进行交换,即实现了通风要求,又具有换热性能,提高了换热与通风的效果,而且,通风柔和缓慢,能够提高舒适性;本发明的相变蓄热组件结构新颖,蓄热能力好,保温效果好,能够实现均匀的蓄热与散热;本发明的前玻璃房组件,可以实现拆卸的设置,适应冬天、夏天的需要,而且弹簧等结构的设置,可以保证玻璃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是被动与主动结合式建筑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节能建筑是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其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目前的低能耗建筑一般包括主动式和被动式节能。不管是主动式节能还是被动式节能,其终极目标均是在保证舒适性的基础上,提高节能效果。目前的绿色节能的主要措施是尽可能多的利用太阳能进行取暖等操作。对此目前最为流行的是相变蓄热的方式将白天的太阳能存储,然后将相变蓄热的能量散发到室内进行取暖。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缺点,尤其是在取暖过程中,相变蓄热的散热不稳定,容易导致不持久、不稳定的现象,影响建筑节能的舒适性。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被动与主动结合式建筑节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被动与主动结合式建筑节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被动与主动结合式建筑节能装置,包括前玻璃房组件、太阳能循环热水器、相变蓄热组件、通风取暖组件和通风泵,其中,所述前玻璃房组件可拆卸的安装设置在建筑的向阳面;所述太阳能循环热水器安装设置在所述建筑的顶部,所述相变蓄热组件置于建筑的墙体内或者墙体内侧,且所述相变蓄热组件的外部还设置有保温板,所述太阳能循环热水器通过热水管与换热管循环连通,且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相变蓄热组件内,以便为所述相变蓄热组件进行存储热量;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变蓄热组件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单向透气孔,所述单向透气孔内设置有单向透气阀,所述单向透气阀使得所述单向透气孔只允许进入气体;
所述通风取暖组件包括多个并联布置的取暖单元,每个所述取暖单元均包括进气管、吸气混气构件、吸气管和出气管,其中,各个取暖单元的所述进气管均与所述通风泵并联连接,所述进气管的端部连接所述吸气混气构件,所述吸气混气构件上还连接有吸气管和出气管,其中,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连接于建筑室内,所述吸气管的端部伸入所述相变蓄热组件内部;
所述吸气混气构件的结构构设为使得吸气管的气流流向所述吸气混气构件内,且使得所述气流经过所述出气管流出。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相变蓄热组件包括多个上下嵌入连接在一起的相变蓄热单元,每个所述相变蓄热单元均包括安装壳座、内保温填充体、密封隔座和支撑隔板,其中,所述安装座壳内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密封隔座和支撑隔板,所述密封隔座的区域内填充设置有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内部设置有孔隙,所述支撑隔板与所述密封隔座的外壁之间填充设置有内保温填充体,各个相变蓄热单元相互隔开设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吸气管的前端设置有多孔滤板,所述多孔滤板伸入所述相变材料内,所述多孔滤板允许吸入气体而能够对相变材料进行隔开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涵宜,未经赖涵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15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暖器装置
- 下一篇:被动与主动结合式建筑节能辅助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