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系统、电子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52614.4 | 申请日: | 2019-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1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魏华兵;陈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充电系统 电子设备 电芯 充电端口 充电控制 电芯串联 温升 通信技术领域 输出端连接 输入端连接 充电电流 充电功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电子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以解决无法兼顾电子设备的充电速度和温升体验的问题。其中,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端口、半压直充电路和多个电芯;其中,所述多个电芯串联,所述半压直充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端口,所述半压直充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一电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充电系统采用多电芯串联的方式,确保高充电功率,提高充电速度,同时每个电芯上的充电电流较小,降低升温速度,兼顾电子设备的充电速度和温升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系统、电子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手机等电子设备普遍支持快速充电功能,各品牌的主流机型快充时充电功率达到了20w~22.5w左右的水平,可以在90min左右对3000mAh左右的电池完成充电。
而调研结果显示,大多用户对充电时间的期望是在1h以内完成,因此需要继续提高电子设备等产品的充电功率到30w~40w左右的功率水平。但若将电子设备等产品的充电功率到30w~40w左右的功率水平,无法实现维持现有20w左右快充机型的温升体验,又能显著提升充电速度。
可见,现有技术中,在提高充电速度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电子设备升温过快,从而无法兼顾电子设备的充电速度和温升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以解决无法兼顾电子设备的充电速度和温升体验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端口,包括半压直充电路和多个电芯;其中,所述多个电芯串联,所述半压直充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端口,所述半压直充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一电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充电系统。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充电系统,其中,所述半压直充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第一电容、第一开关管组和第二开关管组;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组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导通,使得所述第一电容处于充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组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导通,使得所述第一电容处于放电状态。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充电系统设计为多电芯串联,相比于单电池充电系统,在二者均达到同等功率的情况下,在多电芯串联的设计中,每个电芯对应通路的充电电流均小于单电池充电系统中的充电电流。可见,本实施例为了满足快速充电速度可达到大功率,而同时又不会因充电电流太大导致机身升温过快,从而兼顾电子设备的充电速度和温升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26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电池均衡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的桥臂互锁保护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