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茶泡冲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48279.0 | 申请日: | 2019-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9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 发明(设计)人: | 郜嘉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郜嘉佳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徐颖超 |
| 地址: | 300143***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茶泡 冲片 制备 茶叶 压缩 片状物 炒青 冲泡 揉捻 散状 存储 饮用 携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茶泡冲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经过选采的茶叶进行裁叶,再进行凋青、炒青、揉捻、蒸茶、压缩、干燥,即得。本发明所述的硬茶泡冲片的制备方法,将传统散状茶叶通过特殊工艺压缩成固态片状物,得到的硬茶泡冲片易携带、易存储、饮用流程简单、冲泡口感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茶泡冲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的故乡,国人饮茶已经有了数千年历史,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举国之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工作及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传统的饮茶形式很难满足大众的快餐式需求。由于传统的茶叶是以散状散装形式为主,不仅不利于携带与存储,且受限于密封等储藏条件,容易变质受潮受污染,影响口感与健康。另外,传统的饮茶形式高度依赖器具与冲泡流程等繁琐仪式,变相提升了喝茶的时间成本与配套成本。
以上种种十分不利于茶文化向年轻群体的普及,鉴于此,目前亟待提出一种易携带、易存储、饮用流程简单、冲泡口感好的茶叶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茶泡冲片及其制备方法,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茶叶不易携带、不易储存、饮用流程繁琐、冲泡口感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硬茶泡冲片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将经过选采的茶叶进行裁叶,再进行凋青、炒青、揉捻、蒸茶、压缩、干燥,即得。
优选地,所述裁叶具体为:将选采的茶叶剪裁至茶叶长度为2-4cm。
优选地,所述凋青具体为:将茶叶摊铺为厚度5-10cm,然后将摊铺的茶叶置于15-35℃的日照条件下,每20-40min翻晒一次,连续晾晒4日以上,每次晾晒2-6h;和/或,将茶叶置于90-100℃下,在1000-3000Pa的风机压力、1.5-2.5m/s的风量速度下,吹制10-30min。
优选地,所述炒青具体为:在280-320℃下,将茶叶预热10-30min,然后炒青1-10min,再将炒青后的茶叶置于运转速度为0.8-1.2m/min的传送带上,在50-70℃下,以8-12cm的照射距离采用红外照射仪进行红外照射,所述红外照射仪的电源电压为110V或220V,频率为50-60Hz,功率为120-180VA。
优选地,所述揉捻具体为:将炒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至条状、针状或圆珠状。
优选地,所述蒸茶具体为:将揉捻后的茶叶铺陈为厚度5-10cm,然后置于蒸笼中,以30-60℃的纯净水蒸制10-50min,并在每蒸制5-15min时翻动一次茶叶。
优选地,所述压缩具体为:将蒸茶后的茶叶置于压缩模具中,以8-12pa的压力压制15-45min,将每5-10g的茶叶压制为体积10-20cm3的硬茶片。
优选地,所述的硬茶泡冲片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将压缩后的茶叶套网袋的步骤;所述网袋为尼龙线制成,网孔为直径为0.8-1.2mm的圆孔。
优选地,所述干燥具体为:将压缩后的所述硬茶片置于30-50℃下,烘干15-45min,然后冷却15-45min,重复烘干、冷却,至所述硬茶片的含水量低于4%,即得所述硬茶泡冲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硬茶泡冲片,由所述的硬茶泡冲片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郜嘉佳,未经郜嘉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8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