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肠道的益生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43802.0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0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威;姚铭飞;黄卫新;李兰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47/36;A61K47/02;A61K47/42;A61K47/26;A61K47/32;A61K47/38;A61K35/741;A61K35/747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肠道 靶向 制备 二价金属离子 益生菌微胶囊 海藻酸钠 第二壁 第一壁 微胶囊 益生菌 肠液 胶球 交联 胃液 生存率 微胶囊颗粒 微生物制剂 离子渗透 效果稳定 液体喷雾 缓冲盐 益生元 活菌 均一 菌体 失活 中温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制剂,旨在提供一种靶向肠道的益生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微胶囊包括益生菌和作为第一壁材的海藻酸钠,以及第二壁材、缓冲盐和益生元,并由位于外层的海藻酸钠与二价金属离子钙交联形成稳定胶球。本发明使用液体喷雾方法与二价金属离子钙交联形成稳定胶球,避免了现有微胶囊制备技术中温度过高难以控制,容易致使菌体失活的缺点。第一壁材与第二壁材的混合使用,能够降低胃液或者肠液中小分子或离子渗透作用,使活菌到达肠道的量显著提高。微胶囊颗粒的粒度能够保持均一,表面积差异小,进而带来口服后效果稳定的效果。能在胃液和肠液中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利于提高益生菌的生存率,在口服后可靶向肠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制剂,具体涉及一种靶向肠道的益生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量研究已表明,益生菌活菌摄入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对防治各类疾病、维持人身体健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益生菌制品被指出有望在将来替代粪菌移植(FMT)在临床上使用。然而多数益生菌稳定性差,常温贮存影响产品保质期。据研究指出,现有市场上绝大多数含有益生菌的产品,其活菌实际量远小于标注量。此外,活菌自身抗性差,口服摄入后受到消化道内胃酸、胆汁、酶、抗生素等化学因素和胃肠道的蠕动等物理因素等复杂环境影响,存活可能性极低,最终影响菌体益生作用的发挥。
益生菌经过微囊化后提高了对高温、酸碱性等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同时提高益生菌在贮存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活性。现有的益生菌微囊制剂,多数为单层和多层包埋,通过多种材料的混合,使用流化床进行包埋,然而这些技术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使用喷雾干燥方法,温度过高难以控制,容易致使菌体失活;2)胃液或者肠液中小分子或离子容易渗入微囊,致使活菌到达肠道的量显著降低;3)粒度不均一,表面积差异大,造成口服后效果差异显著。因此需要设计更有效的传递系统,以利于进一步提高益生菌的生存率,做种提高益生作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益生菌制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靶向肠道的益生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靶向肠道的益生菌微胶囊,包括益生菌和作为第一壁材的海藻酸钠;该益生菌微胶囊中还包括第二壁材、缓冲盐和益生元,并由位于外层的海藻酸钠与二价金属离子钙交联形成稳定胶球;
所述第二壁材是明胶、果胶、角叉菜胶、壳聚糖、黄原胶、阿拉伯胶、抗性淀粉、蛋白粉、聚氯乙烯(PVP)、醋酸纤维素钛酸酯(CAP)、羟丙甲纤维素领苯二甲酸酯(HPMCP)、或聚乙烯醇酞酸酯(PVAP)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缓冲盐是纳米或微米颗粒形式的碳酸钙、氢氧化镁、氧化锌或氧化镁;所述益生元是乳果糖、菊粉、高直链玉米淀粉粉末或低聚寡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中,在所述益生菌微胶囊中,益生菌、第一壁材、第二壁材、缓冲盐和益生元的质量比例关系为:0.1~0.5∶0.4~4∶0.4~4∶0.1~1∶0.5~3。
本发明中,所述益生菌微胶囊的颗粒直径在200μm~800μm之间。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前述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离心处理益生菌发酵液,收集湿菌体;用生理盐水洗涤2~3遍后,配置成浓度为9~11log10CFU/mL的益生菌混悬液;
(2)取第一壁材、第二壁材、缓冲盐和益生元,一并加入纯净水中配置成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第一壁材0.4~4%,第二壁材0.4~4%,缓冲盐0.1~1%,益生元0.5~3%;
(3)将步骤(1)中的益生菌混悬液按体积比1∶50加入到步骤(2)中的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然后用微胶囊发生器滴入摩尔浓度为0.1~0.2M的氯化钙溶液中,钙化形成益生菌微胶囊颗粒;静置固化0.5~1h后用生理盐水洗涤,再经冷冻干燥,得到益生菌微胶囊干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38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