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城市交通仿真平台的人均出行机动车一氧化碳排放评价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35930.0 | 申请日: | 2019-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7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炜;屠雨;李雪琪;赵德;杨楚平;汪宇轩;卢慕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蒋昱 |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交通 一氧化碳排放 出行 仿真平台 机动车 高峰 一氧化碳排放量 基本数据库 出行车辆 交通状态 行驶状态 运行状态 综合考虑 一氧化碳 排放 标定 车型 微观 宏观 交通 | ||
1.基于城市交通仿真平台的人均出行机动车一氧化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
S1:基于城市交通仿真平台提取基本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5个数据表格,分别为路段信息表、交叉口信息表、路段分配表、交叉口分配表、参数系数表;
S2:标定各种车型的排放因子:分别标记不同类型车辆在不同运行状态下一氧化碳的排放因子;
S3:计算城市交通高峰小时一氧化碳排放总量:对所有的路段和节点,分别计算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再计算出其排放总量;
S4:计算城市交通高峰小时总出行量:统计各OD点对间的出行量,再计算总出行量;
S5:计算城市交通高峰小时人均出行机动车一氧化碳排放量:人均出行机动车一氧化碳排放物排放量由一氧化碳排放总量除以总出行量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城市交通仿真平台的人均出行机动车一氧化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城市交通仿真平台指的是可以对城市交通进行出行发生、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与出行分配的宏观分析软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城市交通仿真平台的人均出行机动车一氧化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路段信息表包括:路段总数m,路段编号j,路段长度Lj;所述步骤S1中的交叉口信息表包括:交叉口总数n,交叉口编号i;所述步骤S1中的路段分配表包括:路段编号j,路段小汽车流量路段公交车流量所述步骤S1中的交叉口分配表包括:交叉口编号i,交叉口平均延误交叉口小汽车平均排队长度交叉口公交车平均排队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城市交通仿真平台的人均出行机动车一氧化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不同类型车辆包含了城市交通中常见的两种车型:小汽车和公交车;所述步骤S2中不同运行状态包含了两种车辆行驶状态:路段行驶、交叉口减速及怠速行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城市交通仿真平台的人均出行机动车一氧化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一氧化碳排放总量计算公式如下:
机动车一氧化碳排放总量:QCO=QINCO+QLCO (1)
路段一氧化碳排放总量:
交叉口一氧化碳排放总量:
路段l的一氧化碳排放量:
交叉口i的一氧化碳排放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城市交通仿真平台的人均出行机动车一氧化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高峰小时总出行量计算公式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城市交通仿真平台的人均出行机动车一氧化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的人均出行机动车一氧化碳排放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59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