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灭屏显示的方法和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4217.4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2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熊刘冬;贺真;张子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W5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孙涛;毛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屏显示 触摸显示屏 锁屏状态 预设 可折叠的 用户体验 折叠形态 申请 响应 配置 应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灭屏显示的方法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配置有可折叠的触摸显示屏的电子设备,该触摸显示屏包括A屏和B屏,该方法包括:该电子设备确定处于锁屏状态或者灭屏状态,且A屏和B屏的夹角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该预设角度范围为该触摸显示屏处于折叠形态时的角度范围;响应于该电子设备确定处于锁屏状态,且A屏和B屏的夹角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该电子设备在A屏进行灭屏显示AOD;或者,该电子设备在B屏进行AOD;或者,该电子设备在A屏和B屏进行AOD。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灭屏显示的方法,有助于提高锁屏状态下的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灭屏显示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应用的普及化,人们对大屏幕手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大屏幕手机的应用同时带来携带便利性的问题,为了提升携带便利性,屏幕可伸展变形的折叠屏手机成为手机发展的主要方向。
对于折叠屏手机,屏幕处于展开状态时为大屏,屏幕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包括主屏和副屏。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例如看电影和玩游戏时,使用大屏会提升用户体验;当只需要显示拨打电话等普通应用得桌面时,可以采用主屏显示;当手机只需要进行灭屏显示(always on display,AOD)或者只需要显示智能图标等简单的内容时,可以采用辅屏显示。
目前手机在锁屏状态下,要么不显示任何信息,要么进行AOD一直显示时间等信息。很多不经常通过手机查看时间的用户,不希望时间等信息的AOD一直显示。但是,作为折叠屏手机,又希望在某些折叠状态时进行AOD显示。现有技术中的AOD方式,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灭屏显示的方法和电子设备,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灭屏显示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配置有可折叠的触摸显示屏的电子设备,该触摸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方法包括:该电子设备确定处于锁屏状态,且该第一区域和该第二区域的夹角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该预设角度范围为该触摸显示屏处于折叠形态时的角度范围;响应于该电子设备确定处于锁屏状态,且该第一区域和该第二区域的夹角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该电子设备在该第一区域进行灭屏显示AOD,和/或,在该第二区域进行AOD。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该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且该第一区域和该第二区域的夹角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时,可以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区域上进行AOD,有助于提升在锁屏状态下的用户体验。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该电子设备确定处于锁屏状态,且该第一区域和该第二区域的夹角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该预设角度范围为该触摸显示屏处于折叠形态时的角度范围;响应于该电子设备确定处于灭屏状态,且该第一区域和该第二区域的夹角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该电子设备在该第一区域进行灭屏显示AOD,和/或,在该第二区域进行AOD。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陀螺仪传感器,该方法还包括:该电子设备根据该陀螺仪传感器确定该第一区域和该第二区域的夹角。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电子设备确定处于锁屏状态,且该第一区域和该第二区域的夹角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包括:该电子设备确定处于锁屏状态,且该夹角在该预设角度范围内持续第一预设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该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且该第一区域和该第二区域的夹角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可以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区域上进行AOD,有助于避免电子设备在某些场景(例如,用户希望朝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向面对的方向合上该电子设备时)进行AOD。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夹角在该预设角度范围内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该夹角保持不变且在该预设角度范围内持续第一预设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42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