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耐热变形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33385.1 | 申请日: | 2019-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6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 发明(设计)人: | 孟健;李柏顺;张栋栋;管凯;杨强;孙伟;邱鑫;田政;牛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22C23/06 | 分类号: | C22C23/06;C22C1/03;C22C1/02;C22C1/06;C22F1/06 |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王莹 |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镁合金 变形镁合金 耐热 制备 屈服 高温力学性能 加工技术领域 承力结构件 稀土镁合金 力学性能 耐热性能 杂质元素 热性能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耐热变形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镁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比较差的技术问题,提高稀土镁合金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及稳定性。本发明的镁合金,成分为7.0~9.0wt%的Gd,>0且≤4.0wt%的Yb,1.0~1.5wt%的Zn,0.4~0.6wt%的Zr,余量为Mg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该镁合金具有高强度和优异的耐热性能,经检测,性能可以达到:室温下的屈服强度高于380MPa,250℃下屈服强度能够保持在300MPa左右。有望使用于服役温度高于250℃的承力结构件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耐热变形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镁合金作为目前最轻的结构材料,密度约为1.74~1.90g/cm3,仅为钢铁的1/4,铝合金的2/3。相比其他金属材料,镁合金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电磁防护特性、阻尼性能及导热性,而且易回收,在轻量化、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受到青睐。
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镁合金分为铸造镁合金和变形镁合金。铸造镁合金通常包含较多的铸造缺陷,如夹杂、缩孔缩松等,导致强度较低、塑性差,无法满足一些承力结构件的力学要求。变形镁合金是指通过挤压、轧制、锻造等塑性成型方式加工的镁合金,其可通过组织控制和热处理等方式来提升性能,获得比铸造镁合金更高的强度和塑性,更多样化的强韧配比来满足工程结构件的力学性能要求。
变形镁合金主要有以下体系:Mg-Al系、Mg-Zn系、Mg-RE系等。Mg-Al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体系,该系合金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室温强度高,可热处理强化。但是,因为该系合金主要强化相Mg17Al12相在高温时易粗化,从而导致该系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比较差。
大部分稀土在镁中具有一定的固溶度,能够产生良好的固溶强化效果。此外,稀土原子与镁原子能够形成热稳定性良好的第二相,且这种第二相在高温时比较稳定,能够有效钉扎位错和阻碍晶界滑移。因此,稀土在镁合金耐热改性方面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稀土镁合金热性能不够稳定,高温时强度下降较多,并且力学性能也有待提高。如英国WE54的含钕的稀土镁合金,其成分为Mg-5.1%Y-3.2%RE(1.5%~2%Nd)-0.5%Zr,该合金室温抗拉伸强度为280MPa,屈服强度为205MPa,延伸率为4%,250℃抗拉伸强度为230MPa,屈服强度为175MPa,延伸率为9%。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镁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比较差的技术问题,提高稀土镁合金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及稳定性,提供一种高强耐热变形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耐热变形镁合金,成分为:
7.0~9.0wt%的Gd;
>0且≤4.0wt%的Yb;
1.0~1.5wt%的Zn;
0.4~0.6wt%的Zr;
余量为Mg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优选的是,所述高强耐热变形镁合金的成分为:
8.0wt%的Gd;
3.0wt%的Yb;
1.2wt%的Zn;
0.5wt%的Zr;
余量为Mg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优选的是,所述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为Fe、Cu、Si、Ni中的一种或多种,各杂质元素质量百分比要求为:Fe≤0.005wt%,Cu≤0.0005wt%,Si≤0.005wt%,Ni≤0.000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33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